潲水(餐廚垃圾)隨處傾倒,不僅帶來“地溝油”等安全隱患,也嚴重污染城市環境,如何破解?記者從環衛集團了解到,作為全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首批試點城市,重慶(主城區)日前通過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驗收。據了解,我市自2009年在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推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以來,日均處理餐廚垃圾1200噸,累計處理餐廚垃圾近200萬噸,處理規模和處理技術全國第一。
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位于江北區,設計日處理餐廚垃圾1000噸。該廠在全國率先采用了瑞典的“厭氧消化、熱電聯產”工藝技術——將餐廚垃圾進行油水分離,潲水油經過酯化和酯交換等生產生物柴油,潲水經高溫厭氧消化后產生沼氣,沼氣經過凈化處理后發電上網。
不過,與垃圾分類做得出色的瑞典相比,中國的餐廚垃圾含油含水率高、雜物較多,導致機器容易損壞;加上重慶人愛吃花椒,也易造成機器堵塞。因此,從引進設備之初,環衛集團就著手進行技術改造和科技攻關。他們聯合清華大學、重慶大學等院校,研發出符合中國餐廚垃圾物料特性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獲得了40項專利。
由于自主創新成果豐碩,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城市生活垃圾單相濕式厭氧生物制氣設備研發與示范工程”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城市生物質廢物制氣技術開發及集成示范”課題被國家住建部立項。2011年,重慶(主城區)被列為全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首批試點城市。
經過多年發展,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處理的餐廚垃圾逐年增加。目前主城每天產生餐廚垃圾約2000噸,約1300噸被收運到這個處理廠進行資源化處置。該廠每年“吃”掉超過40萬噸餐廚垃圾,“吐”出來沼氣2800萬立方米、電3300萬度、生物柴油8000噸、有機肥料2.4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22萬噸。
“十三五”期間,借助這種先進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我市更多剩菜剩飯將“變廢為寶”。根據重慶市規劃,市環衛集團還將在渝北洛磧、巴南豐盛建設兩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屆時,主城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從目前的65%左右提升至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