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市農委采訪時了解到,我市以全面禁燒倒逼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多措并舉,探索出一條以全量粉碎返田為主導,其它利用渠道為補充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之路,秸稈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2016年午季,全市秸稈可收集量約為110.9萬噸,綜合利用量98.8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9.1%,超額完成了省下達的80%目標任務,其中農業領域綜合利用量87.1萬噸、工業領域綜合利用量9.8萬噸、能源化利用綜合利用量1.9萬噸。
據市農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自2010年以來,我市大力推廣秸稈全量粉碎返田,在鳳臺、潘集、毛集、謝家集等縣區開展了稻麥秸稈全量粉碎還田示范,建設示范點28個、示范面積0.13萬公頃,示范帶動效應突出,推動了秸稈全量粉碎返田在全市的大面積推廣。2016年午季,全市小麥秸稈還田面積達18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81.1%。在充分抓好秸稈粉碎還田這一主要利用途徑的同時,我市還多管齊下,不斷拓寬其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渠道,加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在旱作區大力推廣間作套種,發展麥套西瓜、麥套玉米等。
大力發展秸稈飼料和基料,推廣秸稈飼喂,提高了秸稈過腹還田比重,以秸稈為基料,大力發展了雙孢菇、幸福菇等食用菌生產。在推進秸稈工業化綜合利用上,我市充分調動現有秸稈工業化利用企業積極性,積極發展生物質發電、秸稈制氣、秸稈提煉、顆粒燃料、燃料棒、秸稈飼草、有機生物肥料等工業化利用,2016年午季,安徽格義循環公司、國能壽縣生物發電公司、潘集凱迪生物質電廠等幾大生物質利用企業共消耗小麥秸稈6萬余噸,全市小型秸稈壓塊加工企業收集小麥秸稈0.74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