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靖
(普洱學院,云南普洱65000)
摘要:農村戶用沼氣建設是一項生態利民工程,可以為農村提供清潔能源、增加有機肥料資源、對人畜糞便及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基于此,通過調研了普洱市9縣1區農村戶用沼氣發展現狀、并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農村戶用沼氣建設是一項生態利民工程。實踐證明,在國家大力支持下,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項目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較多問題。平全榮[1]、劉偉偉[2]、王忠會[3]、周陽[4]、李景明[5]、李庭貴[6]、朱中賓[7]、朱榮[8]、阮榮輝[9]等人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普洱市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區位獨特,農村戶用沼氣存在和其它地方的共性問題,也有自己問題及成因。
1普洱市農村戶用沼氣的發展現狀
1.1地理位置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處北緯22°02'~24°50'東經99°09'~102°19'之間,東臨紅河、玉溪,南接西雙版納,西北連臨滄,北靠大理、楚雄。東南與越南、老撾接壤,西南與緬甸毗鄰,全市國土面積4.5k㎡,山區占98.3%,是云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
1.2農村戶用沼氣建設情況
普洱市20世紀80年代開始農村戶用沼氣建設。2004年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下達2003年農村沼氣項目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計劃的通知》和《農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關于2003年農村沼氣國債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開始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經過近10年的建設,全市沼氣池保有量2014年達到21.40萬戶的頂峰(表1)。2015年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的退出后,全市各縣區沼氣池保有量逐年降低。

1.3農村戶用沼氣池使用情況
從各縣區林草局能源辦統計看,2013和2014年各縣區沼氣池使用率還維持在較高水平,全市沼氣池平均使用率分別是86.8%和84.4%,這為農村提供了大量清潔能源(見表2)。

2015年各縣區沼氣池使用率出現明顯變化,實地調查7個地點中,思茅區三棵樁風光社、寧洱縣勐先鎮、景東縣文井鎮都拉村等沼氣示范村的使用率尚在80%以上。而瀾滄縣勐朗鎮坡腳村、墨江縣通關鎮、孟連縣景崗村、江城縣董平村景東寨等沼氣池使用率呈現斷崖式下降,使用率不到30%。這表明隨著2015年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的退出,農村戶用沼氣池大量的閑置停用或廢棄。
2農村戶用沼氣存在問題
2.1沼氣發展不平衡
普洱市沼氣發展呈現不平衡的局面:思茅、寧洱、景谷、鎮沅、景東、墨江和瀾滄等七個縣區農村戶用沼氣項目開展得較好,建池數多,覆蓋面廣,后續使用率相對更高。而江城、孟連和西盟三個少數民族自治縣農村戶用沼氣池保有量較少,三個縣沼氣池保有量加起來尚不及其它任一縣(區)的保有量,使用率較低,尤其是傣族、哈尼和佤族等少數民族村寨使用率更低。
原因分析:一是相關部門對國家的惠民工程宣傳和推廣力度不夠,百姓沒有充分利用國家的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這一好政策;二是江城、孟連和西盟三縣地處邊境,經濟發展和交通相對滯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戶用沼氣項目的發展。
2.2重建設,輕管理
盡管劉偉偉等在2008年就已指出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存在重建輕管現象[2],但至今普洱市農村戶用沼氣發展“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依然突出。各縣區依托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的實施,建設沼氣池的力度較大,農戶建設沼氣池的積極性較高,但后續管理落后。各縣區能源辦工作人員更換頻繁,服務網點(站)專業技術人員少,存在沼氣池建設承包人兼任技術人員的現象,部分農戶嫌沼氣池臟,不愿進行維護管理。
原因分析: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的驗收指標重視建成的沼氣池數量,忽視沼氣池建成后綜合效益的發揮,弱化了沼氣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的建設[10]。
2.3沼氣池閑置和廢棄現象日趨嚴重
各縣區林草局能源辦沼氣技術員普遍放映,沼氣池建成的前兩年使用率較高,隨后逐年閑置、停用和廢棄,浪費了國家財力。
原因分析:一是普洱為“西電東送、云電外送”的重要清潔能源基地,全市共建成糯扎渡等水電站130座(大中型16座、小型114座),全市電力裝機規模達918萬千瓦[11]。同時,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的實施,使全市103個鄉(鎮)、991個行政村通電率達100%,農戶基本上都用上了電磁爐和電飯煲;二是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兒童留守,勞動力嚴重不足,沼氣池缺乏日常管護;三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啟動后,部分農戶搬遷或翻建新宅,沼氣池遭到廢棄或填埋。
2.4未充分發揮沼氣池的綜合效益
普洱市各縣區農村戶用沼氣大多一開始就沒有建立“豬(禽)—沼—糧”“豬(禽)—沼—果”“豬(禽)—沼—菜”等立體模式,沼氣只是簡單地用來燒火做飯、燒水和照明,沼渣沼液利用不充分,對部分農戶甚至成為負擔,要花錢雇工處理,這就大大降低農戶管護沼氣池的積極性,也降低了沼氣池的綜合效益。
原因分析:相關部門對國家大力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的頂層設計認識不全面,缺少沼氣綜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和技術支持。
3對策
3.1提高新形勢下對農村沼氣建設的思想認識
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精神,提高思想認識,繼續推動和完善農村沼氣建設,發揮沼氣建設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重要作用,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大力推進普洱鄉村振興工作[12]。
3.2轉型升級農村沼氣發展模式
不再重復建設單打獨斗的小型戶用沼氣池,而應成片聯戶或重點針對一些種養殖大戶的需求,因地制宜,發展中型和大型沼氣池,同時解決養殖戶污染環境、沼氣戶原料不足和種植戶有機肥缺乏的問題[13],保證新建沼氣池持續正常運轉。
3.3推進普洱“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
普洱市是國家唯一的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正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全面推廣生態有機茶園、咖啡園轉換工程[13]、推進綠色產業基地的有機轉換和認證工作,農村沼氣建設正好順應著一戰略的需要,應把握機會,推動農村沼氣建設持續健康發展。
3.4深入開展沼氣本土研究
林業、農業、環保等相關部門與地方院校聯合開展課題研究,探索適合普洱地理氣候特點的沼氣發酵條件、原料資源(咖啡殼等)和種養殖模式;探索沼氣、沼渣和沼液補助、補貼政策,進行沼渣、沼液重金屬檢測;創新沼氣生態補償制度和碳排放交易途徑,引入民間資本進入農村沼氣建設[14]。
3.5提高沼氣池管護的機械化水平
借鑒經驗,引進抽渣車、沼液泵等沼氣工程設備,解決農村沼氣池沼渣沼液清除難的問題[15],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提高沼氣池管護的機械化、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平金榮,楊鵬飛,靳永麗,李曉花.農村沼氣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07,35(11):88-90.
[2]劉偉偉,馬歡,朱德良,夏萍,王繼先,伍德林.安徽省農村戶用沼氣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7):11-13.
[3]王忠會.農村戶用沼氣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1,(4):167-168.
[4]周陽,馮秋英.崇左市農村戶用沼氣使用現狀及存在問題[J].南方農業,2015,9(21):145-147.
[5]李景明,李冰峰,徐文勇.中國沼氣展業發展的政策影響分析[J].中國沼氣,2018,36(5):3-10.
[6]李庭貴,宋瑞瑚.關于文山農村沼氣發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8,(6):9.
[7]朱中賓.廬江縣沼氣事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13):158-162.
[8]朱榮.農村戶用沼氣工程閑置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17):152-153.
[9]阮榮輝,魯紹鳳,賴毅.云南省昭通市11縣區農村沼氣發展現狀調查分析[J].農業工程技術,2020,(2):51-52.
[10]宮能領.宣城市農村戶用沼氣現狀問題分析與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08):131-136.
[11]彭悅.新時代邊疆地區綠色經濟發展的實踐與啟示———以普洱市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4):3-5.
[12]李艷芬.以農村沼氣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J].焦作大學學報,2019,33(02):60-61.
[13]徐紅斌.普洱市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探索與實踐[J].普洱學院學報,2017,33(01):1-6.
[14]朱曉娟.巴中市大中型沼氣工程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1,15(04):63-66.
[15]劉在倫,沈文金,胡家旺,何睿,王慶方.戶用沼液泵水力設計及性能預測[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11,37(03):5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