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
(黑龍江省農民負擔檢查所,哈爾濱150001)
摘要: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對穩定農業生態平衡、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深入剖析遼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好經驗和好做法,結合實際,黑龍江省應強化政府主導多方眾籌的市場化運行機制;突出重點與強化支撐相統一;管控與宣傳引導教育相促進;進一步完善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加快立法和加大補貼相結合加速科技研發力度。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但目前大量的秸稈被焚燒或廢棄,不但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還浪費了寶貴的可再生資源。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對于穩定農業生態平衡、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遼寧作為東北兄弟省份,給我們村立了榜樣。
一、遼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做法
遼寧與黑龍江一樣是農業大省,也是秸稈產生大省。2016年,全省農作物秸稈產量約3340萬噸,可收集利用量約2840萬噸,主要以玉米和稻谷秸稈為主。其中:玉米秸稈2300萬噸,占81%,水稻秸稈400萬噸,占14%,其他高梁、谷子、豆類等雜糧以及油菜、花生等,占5%。農作物秸稈資源主要分布在沈陽、鞍山、錦州、阜新、鐵嶺、朝陽等地區,東部山區秸稈資源分布較少。2016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量為2360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3%。其中: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等農用比例達到70%以上。農業部財政部2016年將遼寧列為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省。
1.健全機構,完善制度,認真做好頂層設計
遼寧省委省政府將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理順工作機制,做好制度保障。2015年底,遼寧省政府第64次常務會議和省委第136次常委會議專題研究出臺了幼H強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將秸稈綜合利用列為全省大氣污染防治九大T程之一。2016年1月,遼寧省又印發了《關于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實施意見(2016-2018年)》,確定了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總體目標、7項重點工作任務和4條保障措施。2016年9月,遼寧省政府出臺了(鋰寧省秸稈焚燒防控責任追究暫行規定》,這是全國首個省級秸稈焚燒防控追責管理辦法。與8號文件從政策法規上相互配套,在“用”和“禁”兩方面實現疏堵結合。同時,遼寧省政府專門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和環保的兩位副省長任副組長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領導小組,18個省直部門作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遼寧省農委,負責全省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組織協調、工作推動、督促檢查、考核獎懲等工作。隨后,各市、縣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并出臺了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配套措施。
2.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
(1)積極推進秸稈肥料化利用。一是研究制定了秸稈還田技術標準和作業質量規范,完善作業技術路線和技術模式。二是將符合條件的秸稈機械化還田機具全部納入全省農機補貼范圍。三是重點推進秸稈機械化直接還田作業。2016年在沈陽、錦州、鐵嶺三個市開展秸稈機械翻壓還田試點項目100萬畝,在全省開展農機保護性耕作推廣項目200萬畝。
(2)積極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一是以牛羊標準化小區、奶牛生產基地、規模化飼養場(戶)為重點,推廣秸稈青(黃)貯、氨化、膨化、發酵技術和直接粉碎飼喂技術。二是對納入省級補貼范圍的用于秸稈處理的飼料作物收獲機械、飼料(草)加工機械設備、畜牧飼養機械等實行敞開補貼。
(3)積極推進秸稈燃料化利用。結合農村環境整治,扶持發展秸稈固化成型燃料企業,推廣高效低排戶用秸稈爐具,鼓勵鄉(鎮)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進行秸稈鍋爐改造。2016年選擇三個鄉鎮、10個村開展秸稈能源化利用試點,實行整鄉、整村推進。
(4)積極推進秸稈基料化利用。一是支持以秸稈為基料的食用菌生產,引導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擴大秸稈食用菌生產規模。二是扶持企業采用發酵隧道等技術開展秸稈基料專業化生產。三是推廣以秸稈為原料的草坪、花卉、水稻等育苗基質,擴大秸稈基料化利用途徑。
(5)積極推進秸稈發電及工業原料化利用。一是在抓好黑山、昌圖、臺安等秸稈發電廠增容改造的同時,科學布局,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新建了阜新、康平、新民等生物質發電廠。二是鼓勵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材、板材等新興產業發展。
(6)積極推進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按照就近就地利用的原則,在秸稈產地半徑合理區域內適當預留田塊場地用于建設秸稈收儲點,并納人各級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目前遼寧省已建成收儲點、收儲中心三百多個。其中,阜新惠農熱電建設了兩個收儲量30萬噸的超大規模秸稈收儲中心。
(7)嚴格依法進行秸稈禁燒監管。按照屬地管理、源頭控制、禁用結合、以禁促用的要求,明確各級政府作為第一責任人。省、市、縣、鄉、村逐級簽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責任狀》,創建了以鄉鎮為單位、村為基礎、村民組為單元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將具體責任落實到地塊、到個人。各市縣政府還制定了相應的考核獎懲辦法。
3.整合資源,集中項目,各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合力
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遼寧省農委作為牽頭部門,積極主動與省直相關部門溝通聯系,形成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合力。一是研究出臺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在土地方面,著力解決了秸稈收儲點和堆場等用地難題,將秸稈儲存用地納人農業用地管理。在用電方面,專門印發了《關于明確我省農作物秸稈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范圍的通知》,明確秸稈初加工企業享受農業用電價格的優惠政策。在金融方面,對秸稈收儲加工企業參照小微企業金融信貸政策,享受循環經濟金融優惠政策。在稅收方面,將秸稈沼氣等納人稅收優惠政策體系,將秸稈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和運營納入稅收優惠支持范圍。二是加強資金項目方面的協作。在省財政支持下,2016年遼寧省開展秸稈翻壓還田試點予以補助6000萬元、開展保護性耕作推廣項目予以補助6000萬元、開展農村能源試點予以補助800萬元。此外,遼寧省還集中項目區域,統籌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糧改飼試點資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資金等,形成整體合力。在農業部財政部2016年通過中央財政8000萬元試點補助資金帶動下,遼寧省六個試點縣共整合項目資金和帶動社會資金投入8.49億元,達到中央試點資金的10.6倍。三是加強日常業務工作中的銜接配合。遼寧省農委與省發展改革委、省畜牧局聯合對2015年遼寧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情況進行評估;與省工信委聯合開展了秸稈工業原料化、能源化綜合利用情況調查;與省畜牧局聯合下發通知,部署秸稈農用利用工作;與省人社廳聯合舉辦秸稈綜合利用高級人才培訓班;與省財政廳聯合組織召開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現場推進會。
4.加強宣傳,正面引導,在全社會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一是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多渠道、全方位宣傳報道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和優惠政策以及秸稈露天焚燒的危害和管控措施,引導教育農民群眾轉變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和環保意識。二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村(居)民自治組織作用,印發了《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稈禁燒承諾書》,并通過采取懸掛橫幅、張貼標語、流動宣傳車等方式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是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組織技術講座、典型推廣示范等多種形式,推廣成熟實用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2016年全省培訓農民和技術人員上萬人次,其中6個試點縣(區)共計培訓1700余人次。此外,還在農業部編制的《陸稈綜合利用技術目錄(2014)》的19項技術中,選擇出適合遼寧地區的13種技術,編印了《秸稈綜合利用實用技術》,發放到全省各地;在國家核心期刊《農業科技與裝備》雜志上開設專欄,對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與機械裝備進行宣傳推廣;制作了秸稈綜合利用專題片,春秋兩季在縣、區電視臺進行滾動播出。
二、遼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取得的成效
第一,秸稈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2016年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比2014年、2015年提高了8%和3%。6個試點縣(區)中的法庫、康平、于洪、渾南和彰武均達到90%以上,阜蒙縣達到85.3%,比上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
第二,秸稈露天焚燒現象明顯減少。環保部門通報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的火點數較上年同期下降60%。尤其是開展試點后的下半年,6個試點縣(區)的火點數大幅下降90%以上,其中渾南區、阜蒙縣的火點數為零。
第三,耕地質量明顯提升。根據試點地區測算,通過秸稈直接還田及過腹還田,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進一步增加,地力得到提升,化肥使用量進一步減少,農作物產量得到提高,畝均效益明顯增加。
第四,促進農民顯著增收。據初步估算,6個試點縣(區)通過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項目,直接帶動農民就業6200余人,試點區域農民平均節本增收達5%以上。
第五,遴選出多種典型模式。通過工作實踐,探索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其中沈陽地區的沈飛秸稈鍋爐改造供熱、康平順發秸稈有機肥加工、阜新地區的祥和秸稈膨化生物飼料、惠農秸稈生物質熱電、田園秸稈基質食用菌及渣料肥料化利用、鐵嶺地區的秸稈專用直燃鍋爐供暖等項目等都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三、遼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由于此項工作起步較晚、缺少經驗,各級財政比較困難、資金投入不足,加上部分農戶主觀上還有頑固的焚燒秸稈還田的傳統觀念,所以目前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遼寧省各地區發展不平衡。部分重點秸稈產區缺乏有效的推進手段,還沒有找到科學合理的利用途徑。二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缺少與扶持政策配套的引導資金,導致社會資本投資秸稈開發利用的積極性不高。三是重堵輕疏,有的地區將主要精力放在秸稈禁燒監管上,對綜合利用的重視程度不夠。四是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缺少專業的收儲運隊伍和配套機具設備。五是土地分散經營,秸稈收集、還田等作業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而且秸稈焚燒現象多出現在散戶承包的地塊,監管難度大。
四、遼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做法給黑龍江省帶來的啟示
黑龍江作為爭當全國現代農業生態建設排頭兵,同樣也面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問題。一是秸稈產出量大,利用轉化出口窄。農民對秸稈利用認識不足,且綜合利用率較低,春秋兩季秸稈禁燒壓力大。二是還田機械不足,投入能力弱。按照每年秸稈翻埋還田作業6000萬畝的目標,需增加翻轉犁15000臺,參照農機合作社每臺60%的補助標準,需資金15億元。三是龍頭企業少,產業化程度低。現有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群體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加工轉化能力低,專業服務體系尚未建立,秸稈大規模綜合利用難度大。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高度重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一項重點任務來抓。在此,筆者對黑龍江省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強化政府主導多方眾籌的市場化運行機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于圍、于民、于生態保護、于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要建立國家投入為主、地方投入為輔、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等多方投入、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第二,突出重點與強化支撐相統一。今后,重點要在擴大秸稈還田面積上實現新突破,搞好深松整地、免耕播種、秸稈覆蓋、翻埋等成熟秸稈還田技術的集成,為大面積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儲備技術、推而廣之。
第三,管控與宣傳引導教育相促進。在拓寬秸稈出口的同時,堅持疏堵結合,強化秸稈禁燒措施落實,減少大氣環境污染。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等形式,重點宣傳推廣成熟實用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與技術。加強與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宣傳活動,讓企業、經紀人、農民合作組織以及廣大農民充分了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調動起各級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第四,進一步完善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當前最需要做的一項具體工作就是科學合理布局、規劃建設好秸稈收儲運體系。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動、企業和合作組織牽頭、農戶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建議上級部門加大秸稈收貯補貼力度,尤其是在進口農機具、儲存設施方面的補貼,促進秸稈的回收能力。
第五,加快立法和加大補貼相結合。一是建議國家在法律層面上對制止秸稈禁燒進行立法,實施土地保護,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填補法律空缺,使之有法可依。二是建議國家和省政府盡快出臺秸稈還田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秸稈還田的積極性,鼓勵農民開展秸稈綜合利用。
第六,加快科技研發力度。繼續加大科研攻關投入和研發力度,重點解決秸稈綜合利用與科技研發不同步、顆粒機環膜和壓輥易磨損、熱風烘干設備烘干秸稈易燃、生物質爐內壁易腐蝕壽命短等技術。進一步研發生物質鍋爐結焦、糖分腐蝕爐體等一些根治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