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群紅,郝艷華
(作者系省重點培育智庫、黑龍江省公共健康安全及醫改策略研究智庫專家、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針對我省實際,應將秸稈焚燒治理及綜合利用列為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建設健康龍江的重要舉措。一是將“霧霾防治”作為首要任務納入“健康龍江2030”戰略規劃,將各級政府對秸稈焚燒治理及綜合利用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事關國計民生的戰略高度。二是將秸稈燃燒率及資源轉化和綜合利用率納入各級政府考核體系中,并設立監督與執行獎懲機制。三是建立各級政府、企業、個人聯防聯控問責機制,落實各方責任,建立環境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協調聯動機制、開展城市間聯合監督執法,強化問責追究。四是各級政府因地制宜,建立防患于未然、化堵為疏的秸稈“廢物”轉化為資源的可行機制,減輕民眾負擔、為秸稈尋找新出路,從根源上徹底解決秸稈焚燒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還我省一片碧水藍天。
一、積極借鑒國內外可行經驗,充分進行能源轉換
秸稈發電。秸稈發電是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要燃料的一種發電方式。國外很多國家早已開始相關探索,如丹麥目前秸稈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已占其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4%以上。我省和國內其他地方也建有秸桿電廠。我省年產秸桿有一億三千萬噸,秸桿量大,燃料來源充足;秸稈含硫量很低;秸稈通常含有3%一5%的灰分,這種灰分在爐底收集,富含鉀、鎂、磷和鈣,可用作高效農業肥料。因此推動秸桿發電利用,既有利于利用資源條件,發展生物質能源發電,又有利于防治污染,增加農民收入。可是制約我省秸稈發電的主要因素是成本過高。首先,秸稈發電價格水平,國內還沒有參照系數。據有關權威部門測算,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秸稈發電約為煤電的1.5倍。其次,相關技術不夠完善。我國實現秸稈發電的鍋爐燃料輸送等技術主要依靠進口,缺乏核心技術。再次是儲運不便。秸桿電廠對秸稈的收購面對的是千萬家的小農戶,收購成本過大。針對秸稈發電,建議我省引進或研發先進成熟的秸稈燃燒鍋爐技術、燃料技術和收儲運技術。整合資源和資金,開發此新型能源,爭取國家對我省的傾斜性財政、金融和稅收政策支持。
秸稈利用與畜牧業結合。我省畜牧業有較大規模,秸稈、牧草等飼料需要量3000余萬噸。經過一定技術處理后的農作物秸稈是富有營養且易被牲畜消化吸收的優質飼料,代替糧食飼養牲畜能夠降低30—60%的養殖成本。目前,我省少部分地區已利用玉米秸稈發酵制作成青貯飼料,該項技術是由秸稈綜合利用相關企業提供青貯收獲機械,一次性將臘熟期青玉米秸稈鍘碎至1厘米左右,使其含水量為67—75%,隨后在秸稈中加入發酵劑,攪拌均勻后裝貯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壓實密封儲藏,利用乳酸菌厭氧發酵,最終獲得帶有輕微果香味且具有豐富營養物質的飼料。同時,哈工大國家重點微生物實驗室通過從秸稈自身提取益生菌,放人切碎的秸稈中常溫發酵,將秸稈降解率提高至80%,從而變成吸收性良好且無副作用的牲畜飼料。針對已有較為成熟的秸稈發酵為青貯飼料的技術,我省應著手解決玉米秸稈青貯收獲機器不足,無法統一一次性將秸稈就地鍘碎并運輸至發酵地等問題,逐步將秸稈發酵青貯飼料技術推廣至全省各地。一是加強政策傾斜,把秸稈發酵飼料作為安排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領域,現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要積極向秸稈發酵飼料傾斜。二是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聚集秸稈飼料產業。三是推動相關企業提供青貯收獲機械,以村為單位對秸稈進行就地鍘碎回收,統一運輸至發酵地,著力做強優質秸稈飼料轉化,打造黑龍江秸稈綠色飼料的獨特競爭優勢,將產品推向全國。
秸稈利用和食用菌栽培結合。目前研究解決利用秸稈生產食用菌的關鍵問題在于技術的改進與推廣,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專項科研與秸稈利用的扶持力度,以及示范工程建設的匱乏,基于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可將省內較成熟的安達市秸稈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產技術作為項目示范工程,面向全省推廣玉米秸稈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產技術。二是根據食用菌種類的生物學特點和微營養要求、栽培資源的營養物質成分和理化特點,完善科學選配栽培料以及實施處理技術,以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三是根據各地實際加快示范工程建設步伐,以示范工程為載體,發揮樣板示范和典型引路作用。創新“公司+農戶”的緊密聯結模式;推廣食用菌與農作物間套種技術。食用菌可以與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或與林果進行套種,也可在蔬菜大棚內與蔬菜間作生產或在房前屋后的庭院內栽培,即不增加投入,又不減少其它作物產量的立體農業生產模式,使糧菌、林果菌、菜菌均獲豐收。
秸稈加工乙醇。近年來,采用發酵法將秸稈加工成乙醇的技術已相當成熟,玉米秸稈經過加工后纖維素會被降解,改變分子結構變成糖。巴西、美國、日本利用甘蔗和多余谷物生產了大量的生物燃料乙醇。巴西將乙醇當作他們克服石油進口依賴的辦法,乙醇占巴西各種運輸燃料的20%以上。美國近年來也積極推動再生能源開發,從秸稈中提取乙醇進行開發利用,將其作為新興替代燃料特別是生物燃料,美國的環保部門2007年就將乙醇生產列入可再生燃料使用標準計劃。此外,日本研究機構還研究出秸稈所含纖維素酒精燃料實用配方。
秸稈旅游品生產。可充分利用秸稈作為藝術品材質的特性,打造特色秸稈藝術產業園區,將其變為黑龍江旅游的重要資源。在全球早已有很多以秸稈為主題的藝術節。如日本農民利用田間秸稈做成可愛的動物形狀,將秸稈堆成各式各樣有趣的雕塑,以發展相關旅游;在立陶宛“稻草節”作為一種文化傳統流傳下來;在法國巴黎,每年4月底都會舉行為期3個月的稻草人節。通過發展這種田間藝術既能儲存秸稈,又能吸引外地游客,我省也可以發展秸稈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二、建立健全重大霧霾事件天氣預警和緊急應對機制
當預測可能形成重大霧霾事件的天氣狀況和綜合條件,應及時啟動預警與應急機制。可借鑒北京市的預警機制經驗,它是在一個數字化系統的統一指揮下,將城市管理、應急指揮、政務值班、非緊急救助在內的城市運行綜合性管理資源充分整合,實現常態管理與應急管理、城市管理與便民服務、城市運行監控與重點工作保障的“三結合”的平臺機制。在應對霧霾的機制中具體包括健康防護措施、建議性措施和強制性措施。對部分重點行業要做出減排甚至啟動限停產措施;建筑垃圾和渣土運輸車等重型車輛限時上路行駛;鼓勵公共交通運營部門延長運營時間,加大運輸保障力度等。
三、建立健全秸稈治理監督機制與獎懲機制
首先,將秸稈燃燒率及綜合利用率納入各級政府的考核體系中進行強化獎懲。采取超常措施、過硬手段,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聯防聯控和網格化管理體系,層層分解落實各方責任、加大依法懲處和打擊秸稈焚燒行為的力度,嚴格追究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的責任。其次,建立環境信息互通共享機制,開展城市間聯合監督執法,強化問責追究,始終保持對隨意焚燒垃圾秸稈嚴查重處的高壓態勢。此外,加大露天焚燒垃圾、農作物秸稈現象的輿論監督力度,對典型違法行為予以曝光。對第一時間發現并撥打舉報電話揭露秸稈露天焚燒的個人給予獎勵,對于被舉報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并未按時整改的予以加倍處罰甚至關停,其相關負責人予以處分。
四、以綜合治理目標為導向,強化霧霾治理實效
一是在在霧霾防控戰略實施過程中,采用多種方式如通報、專報、專項會議、政府約談等形式,敦促地方政府加強對問題的重視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決心。二是建立公開、透明的空氣質量監督報告和問責機制。治理效果不達標,要行政追責、以整改實效進行綜合評價,加大處罰力度,所罰款項專項用于霧霾治理。三是聯合省內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進行治霾科研立項和聯合攻關。如我省能最終以科學的辦法解決霧霾及秸稈焚燒與資源化利用問題,其相關科研成果不僅會受用于我省也會惠及全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