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燕
(作者單位:236629安徽省太和縣雙浮畜牧站)
太和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畜牧養殖大縣、平原造林和林產品加工大縣,根據2016年統計數據,太和縣行政區域土地面積1820平方公里,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08781公頃,其中小麥、玉米、大豆192663公頃,主要農作物秸稈量在130萬噸左右。
太和縣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促進產業發展、改善農村環境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兩利用”工作,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2018年,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83.83%,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設備配套率8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145.5萬噸,綜合利用率95.3%。
1、思想高度重視,保障積極有力
充分認識“兩利用”工作對農業發展,農村振興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政策導向,緊扣目標要求,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進。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召開專題會議對“兩利用”工作進行研究,科學制定工作實施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明確工作目標,層層壓實責任。著力健全完善“政府引導、部門配合、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二是資金保障到位:整合資金1500萬元,設立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專項資金。2017-2019年連續三年榮獲國家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爭取中央資金2000余萬元,帶動投資近億元。將秸稈綜合利用補貼提高到每畝50元。對農民購置秸稈還田等綜合利用機械進行疊加補貼7000余萬元,兜底解決5900萬元國家補貼資金缺口。為購機農民辦理政府貼息貸款1.2億元,拉動農民投資農業機械1.9億元。
三是技術保障到位:抽調專業技術人員與全縣1200多個養殖場建立一對一聯系機制,遴選出六種利用模式。針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處理模式、建設標準等培訓相關技術人員2000余人次。組織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進行全方位調研,明確發展目標和培育重點。
2、精準制定措施,全力推動落實
(1)分類施策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小型規模養殖場,采取經濟適用的自行糞污消納模式,推進種養結合,實現農牧結合糞污利用的自循環機制。大型規模養殖場和畜禽養殖密集區,采取養治分類的PPP模式,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糞污資源化利用機制。
(1)多渠道拓展秸稈綜合利用空間。一是肥料化。實行短茬收割,采用深翻深耕輪作等方式,實施機械化收獲、粉碎、還田“一條龍”服務。開展肥藥減施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及砂姜黑土培育技術研究,通過秸稈還田改良土壤。2018年,秸稈還田97萬噸。二是能源化。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加快建設秸稈發電、秸稈磚、秸稈碳條項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就地建設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目前,設立26個秸稈收儲點,1000噸以上收儲點7處。不斷延伸沼氣利用鏈條,沼渣主要用于生產秸稈復混有機肥,沼液開展水肥一體化項目,用于食藥用菌、經果林、中藥材基地等。三是飼料化。優先扶持新建規模養殖場購置與養殖規模匹配的秸稈青貯、黃貯、氨化和微貯處理設備,鼓勵規模養殖場與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開展訂單收購,推進秸稈飼料化產業發展。目前,全縣規模肉牛、奶牛、肉羊養殖場年利用小麥秸稈2萬噸。四是科技化。分別與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中科大、安農大、省農科院等一流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提升秸稈綜合利用科技化水平,拓展綜合利用渠道。目前,以霉變秸稈廢物再利用為重點的生態化利用取得初步成效。
3、堅持項目引領,突出工作實效
一是通過招商引資計劃一期投資9000萬元,建設一座厭氧發酵罐和沼氣發電裝置,年處理20萬噸糞污、3萬噸秸稈。配套建設商品有機肥加工廠一座,年產商品有機肥6萬噸。項目將于近期開工,2019年底建成投產。
二是編制5個區域性糞污收集中心建設實施方案,預計2019年6月投產運行。
三是全縣1108個規模養殖場,完成951個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升級改造任務。
四是建成秸稈固化燃料生產點10余處,年消化利用秸稈10余萬噸。建成秸稈磚廠3家,年消化利用秸稈15余萬噸。秸稈沼氣年發電132萬千瓦時。
4、秸稈利用工作建議
從長遠看,應該注重建立秸稈禁燒工作長效機制,切實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在糧食主產區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的工業企業給予項目資金扶持;對購買秸稈還田機械和免耕播種機械等農機具加大補貼數額;對開展秸稈還田、免耕播種作業示范區實行重點獎勵;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農戶直接補貼。
(2)加快發展牛、羊產業。市、縣要制定有關激勵政策,鼓勵大戶發展牛、羊規模經營,引導養殖戶建設高標準、永久性青貯池,擴大秸稈氨化、青貯規模,實行過腹還田,提高秸稈的利用價值。
(3)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大力倡導農村土地合理流轉,把土地集中在種田能手或農機大戶手里,便于政府集中管理,也有利于秸稈綜合利用。
(4)建立秸稈加工企業。采取秸稈建材、生物質發電、秸稈飼料、秸稈氣化等方式,大力發展以秸稈綜合利用為主的加工產業。
綜上所述,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促進產業發展、改善農村環境的重要措施。這需要政府各部門的高度重視,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加快推進“兩利用”工作,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