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軍花,來燕,黨輝
(作者單位:邯鄲職業技術學院,河北邯鄲056001)
摘要:當前農村的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是被大量閑置,得不到有效利用,成為嚴重污染環境的因素。在國人生態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條件下,使其得到循環利用是亟待完成的任務。推廣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循環利用,發展農村循環經濟,也需要借助工具的不斷改良來為進行。自然,農機改良就成為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合適抓手。然而由于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推進起來卻困難重重,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農機改良的推廣、應用的理念與途徑,加快其在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之中的普及,從而有力推動農村循環經濟的發展。
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基本導向,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來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經營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的循環經濟發展迅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進入本世紀以來,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等循環利用技術開始在我國農村得到集中推廣與廣泛應用。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村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廢料多達15億噸,其中含水率在15%以下、可回收利用的則有約8億噸。通過循環再利用,則能夠避免其中占比一半的可回收農作物秸稈被直接廢棄、焚燒,促使其轉化為可以再次使用的肥料、飼料、基料乃至燃料。我國畜牧業在新世紀發展迅速,2016年底,我國畜牧業產值即達2.98萬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8%,目前雖然缺乏具體統計數字,預計已超過三萬。這滿足了我國居民對肉蛋奶的需求,使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也產生了大量的畜禽糞便,對農村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通過乙醇化利用、沼氣化利用、發電利用,以及熱解技術利用、栽培食用菌利用等技術,也可轉化為可以再次使用的肥料、飼料、基料乃至燃料,成為寶貴的資源。隨著農業多元化發展趨勢的快速顯現、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技術也應當得到同步更新,使其在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環境、節約農村資源中的效能得到進一步發揮,而這必須依賴于農機的改良。借助系統化的農機改良,引入更為環保的農機設備降低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污染性,借助先進農機設備的能源轉換技術釋放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生物能量,形成集約型、高效率的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再利用體系,無疑能夠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減少對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并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綜合實效。然而由于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在當前的農村,農機改良的速度與農村所需還相差較大,推廣起來也困難重重,以其來促進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實際收效并不盡如人意。[1](P162)鑒于此,則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農機改良的推廣、應用的理念與途徑,加快其在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之中的普及,從而有力推動農村循環經濟的發展,輔助農業生產、經營系統的高效運轉。
一、農機改良是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合適抓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推廣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循環利用,發展農村循環經濟,也需要借助工具的不斷改良來為進行。農業生產生活所用器具,統稱為農機,自然農機改良就成為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合適抓手。農民也喜歡綠色、環保、清潔,害怕污染。之所以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效果還不盡如人意,不是農民不愿意,而是沒有合適的省時省力而又廉價的農機。利用農機改良推進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循環利用,會產生一系列積極效應。
(一)可降低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污染性,提供清潔、安全、便利的生產與生活環境
我國農村每年約產生16億噸的農作物秸稈,主要涉及林業“三剩物”、次小薪材、制糖蔗渣及其他林業廢棄物,還有數量驚人的雞、豬、羊、牛、狗等禽畜的糞便。以上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之中有超過一半被直接焚燒、填埋或廢棄,嚴重污染了農村的空氣、水土,影響了正常的道路同行,并大大增加了火災發生的危險度。盡管近年以來,不少地區也通過建立室內焚燒室、沼氣池來降低環境污染度與火災隱患發生幾率,然而由于技術上存在諸多不足,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例如,太行山區農村,政府資助興建的很多沼氣池,大多閑置,或改作兔子窩、雞窩等。而通過利用更為環保、高效的農機設備,集中對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進行收集除濕、無煙燃燒以及廢渣回收,則不僅避免了在室外直接焚燒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氣體的揮發與擴散,而且避免了直接堆放道路兩旁妨礙交通出行,并因為分解了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之中的可燃物成分,還有效降低了其發生火災的可能性。這就確保了農村生產與生活環境的清潔性、安全性以及便利性,為各類農業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環境。[2](P23)
(二)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生物能量,減少對于傳統能源的依賴性
農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產業運作意識也比較粗放,對于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利用,也大都普遍停留在燃燒成肥、垃圾售賣等層面。雖然近年以來,以沼氣發酵為主導的資源再利用技術在農村得到了集中推廣,而單一依靠無煙燃燒、封閉發酵,并不能充分實現對于廢棄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循環再利用,也未能有效降低用于處理這些廢料的能源消耗與成本支出。而借助沼氣發電機、沼液殺毒機、沼渣施肥機、光伏照明機等先進農機設備,則可以有效提取以上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之中的氮、磷、鉀等多種微量元素,并對之進行轉化、輸送、再加工,從而為各類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必要的用于燃燒、取暖、照明等的能源。這就充分實現了對于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循環利用,并通過供給結構調整,降低了對于煤炭、瓦斯等傳統能源的依賴性,進一步節省了各項經營支出。[3](P77)
(三)形成集約型、高效率的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再利用體系,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綜合實效
就當前我國農村產業發展的現狀而言,種植業、養殖業等傳統農業類型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其也會產生數量巨大的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術、制度的支持,對于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處理,也一直未能實現科學、集約的循環式處理。無論是使用燃煤、直接供電,抑或是利用高功率機械進行室內無煙焚燒與能源轉化,都會消耗大量的煤、電、天然氣等能源。而引入立體化、可循環的新型農機設備,就可分別從能源供給結構、生產方式、經營流程等方面,對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進行低能耗的再開發、可循環再利用以及零排放生態化等的處理。具體來說,就是借助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產生的沼氣發電、轉化型的飼料廢渣等,來替代傳統能源、化肥等,形成更為低碳、高效、再回收、可持續的生產與經營方式,以此來逐步推動農村種植業與養殖業向集約型、立體化的生態發展模式轉型,從而不斷增強其產業創新研發能力、市場反饋機動性以及產品競爭力,繼而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綜合實效。[4](P23)
二、以農機改良推進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制約因素
雖然農機改良是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有效途徑,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在大力支持,也取得相當大的進展。但是仍存在諸多制約因素,需要盡力克服。
(一)尚未形成有效的統籌與管理制度,自發性的經營難以形成廣泛的影響力
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屬于前期投資較大、中期管理流程較多、后期維護成本較高的綜合型農業工程。而農機改良的宣傳、推廣,同樣也需要投入相應的成本來完成,且其建設周期較長,短期收效并不明顯,所以,大部分農村地方政府并不愿投入較多的財力、物力、人力進行重點扶持,也沒有創設規范、有效的統籌與管理制度。而在意識到農機改良對于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增益價值之后,不少農戶、抑或中小型企業,也都開始自發應用這一新型技術。然而受制于自身經營實力的不足,加之缺乏專業指導與規范管理,導致市場競爭的混亂性,并未帶來預期的經濟收益,從而挫傷了不少參與者的積極性,當然也無法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力。[5](P111)
(二)地方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機制仍需細化,資源浪費現象比較普遍
在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模式被引入農村之初,地方政府大都建立了駐地指導機制,用以提升農戶或中小企業運用這一新技術的實效。考慮到農機改良暫時缺乏顯著的短期收益,不少地方政府淡化了之前定期交流、反饋的管理機制,普遍都是流于形式主義的走訪、考察、登記,缺乏有效的問題收集、動態溝通以及指導糾錯等的交互式手段。而相當一部分自發引入農機改良的農戶,則又無法科學、靈活地利用這一新技術去提高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利用效率,反而使得相應的能源消耗出現了明顯地增加,引發了相對集中的資源擱置、浪費的消極現象,導致不少農戶對此產生了懷疑與抵觸情緒,從而也延緩了農機改良的推廣速度。[6](P229)
(三)無序、粗放經營較為普遍,專業管理缺失,導致指導、適配工作難度加大
基于快速投資、快速獲利的經營期求,不少農戶都跟風式地引入了大量價格不菲的新型農機設備。而由于缺乏相應的甄別能力,其中卻摻雜了相當一部分技術老舊、質量參差的劣品。而為了盡快收回投資成本,大部分農戶都采用了快生產、高產出、粗加工、快投放的經營方式,既難以充分釋放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的生物能效,也難以輸出高品質的附加產品,加之惡性競爭的存在,使得農戶實際的最終收益并不明顯。而由于偏重重工業的發展思路的慣性作用,農村地方政府也普遍將農機改良作為行政任務進行逐級攤派,大都只是建立了簡單的下鄉宣傳機制,缺少技術人員駐地指導、反饋、糾錯等配套流程。而一些較早引入改良式農機卻未能獲得可觀經濟收益的農戶,也普遍對農機改良的下鄉推廣比較冷落,甚至抵觸,影響了其他有意引入這一新技術的農戶的參與意愿,從而也明顯增加了適配工作的推進難度。[7](P15)
三、以農機改良推進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進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措施
(一)發展科技中介組織,為政府、高校、農機生產企業和農戶牽線搭橋
以農機改良推進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進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支持、高校的科技服務、農機生產企業生產合適的農機,還需要農戶對農機的積極使用。牽涉這么多環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利用科技中介組織來實現這一目標。因為科技中介組織的使命主要就是為科技的研發方和使用方牽線搭橋,提供諸如信息服務、評估服務、調研服務、交易服務、法規服務等各種服務,可將高校、科研院所、農機生產企業等科技研發方的關于農機生產、循環利用技術技巧等成果向農戶等農機使用方推薦,同時將農機使用方的求購意向反饋給科技研發方,通過組織召開科技經濟洽談會,為各方人士提供接觸機會,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8](P)185其中,科技經紀人的素質是工作能夠成功的關鍵,政府可對科技經紀人進行專業培訓,全面提升其素質,努力建設一支事業心強、知識面寬、技術內行、善于調解矛盾沖突的科技經紀人隊伍,在其帶動下,使得以農機改良推進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目標能夠順利實現,從而有力推動農村循環經濟的發展。
(二)建立基于農機改良的專項統籌、管理制度,完善專業化的培訓與指導機制
首先,要及時構建以農機改良推廣、應用為核心的專項化統籌與管理制度,加大各項政策、資源的傾斜力度,組建規范、靈活的調研與反饋小組,定期開展問題、意見的收集與歸納,據此調整、完善相應的管理策略;其次,二要逐步完善專業化的農機改良技術培訓與指導機制,定期組織農戶、中小企業管理者參與到培訓與考核之中;再次,要增派技術人員、擴大指導覆蓋面,盡力提高相關參與方運用新型農機的操作實踐能力。[9](P62)
(三)健全由管理部門主導的磋商機制,加強農機改良在農戶與企業中的推廣
一方面,可以通過召開交流會、聽證會以及報告會等形式,共同商討強化政府、商戶以及民眾聯動協作的機制,建立公開、透明的磋商制度。改良農牧民、商戶以及企業使用新型農機的模式、手段,集中查處違反政府政策、低價惡性競爭等不當行為;另一方面,可采取全面推介、獨立運作以及循序漸進的操作方式,細化對于農戶、中小企業等經營者,學習、運用新型農機運作模式的培訓,并配備專職的技術人員,對參與者進行專業指導、及時幫扶。[10](P74)
(四)增加對于農機改良的專項優惠、扶持手段,構建互利互惠的多方協作格局
地方政府應當及時引入新型農機優先發展的獎勵制度、中小額無息貸款優惠、新項目運作的稅收浮動減征等政策機制,并派遣專職人員進行駐地考察與督導。此外,地方政府也需要引導當地農戶、相關企業參與到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多元化發展之中,鼓勵周邊地區的農戶、企業參與到合作經營中來,進入本地進行合作經營,逐步實現新型農機、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的原材料資源的本地產業化運作,因地制宜地發展具有地區特色的生態產業。
參考文獻
[1]林昌虎,林紹霞,何騰兵.以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綜合利用為紐帶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J].貴州農業科學,2008(05):162-165.
[2]楊英法.生態建設、古城保護與經濟發展間互促共進機制的構建[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1):23-26,66.
[3]來燕,黨輝,嚴軍花.農村禽畜養殖業循環經濟的經營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2017(02):77-79.
[4]李欣欣,馮偉.玉米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生態循環利用工程模式及其效益研究[J].農業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2011(06):23-25.
[5]邱曉敏.山區農村“四荒”資源的循環利用探索研究[J].農業經濟,2012(08):111-113.
[6]楊世鵬.農作物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循環利用模式淺析[J].南方農業,2016(12):229-230.
[7]劉文娟.低碳經濟視域下農作模式的創新[J].農業經濟,2017(04):15-17.
[8]楊英法,戴雅娜,徐運紅.生態經濟建設中媒體語言的引領策略[J].生態經濟,2015(03):183-186.
[9]吳洪峰.平原農村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構想[J].農業經濟,2012(08):60-62.
[10]黃曉懿,楊永忠,鐘林:循環經濟理論視野下的中國制造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模式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06):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