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延邊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多,人們對農作物的需求也在急劇增長,在這種趨勢下,農業污染也愈發嚴重。特別是農作物的秸稈,其是指由于農民在收獲農作物時所產生的非農作物產品,農作物秸稈的大量產出,引起了我國有關部門對農業污染環境事件的高度重視,并推行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循環利用模式。本文剖析了在循環經濟視角當中,農作物秸稈利用如何做到資源化,從而為后續開展農業研究提供寶貴意見。
我國農業產業鏈正逐漸朝向現代化發展,這種發展大幅度推動著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現在,農民在生產農作物的過程中,用大量的化肥替代原本的農作物秸稈化肥,用電力或者煤氣替代原本的農作物秸稈燃料,導致了農作物秸稈的實際利用率急速下降,而農民為了趕種農田,又不得不燒毀廢棄的農作物秸稈。這種行為不僅浪費農業資源,還破壞了自然環境。所以,循環農作物秸稈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循環經濟視角下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概述
(一)循環經濟的理論概述
循環經濟農業指的是在社會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共同制約下,提出的能夠保證農業長足發展且具有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理論。但從世界的農業領域和農業學術界的層面來說,人們對實際循環經濟農業還沒有準確定論。循環經濟農業應該稱之為人類社會創新發展的新興農業生產策略,其核心價值是幫助農業在可持續發展中追求創新,從而不斷完善農業經濟,全面控制農作物在資源化的發展過程中出現有害物質和廢棄物質,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以實現農業產業鏈與農村經濟共同發展的要求。
(二)農作物秸稈的理論概述
農作物秸稈指的是農民在收獲農作物產品后遺留的非農作物產品,比如,農產品的稈、葉芯等。在以往的農業生產領域中,農作物秸稈的存在是農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農民許多的生活物資和生產材料都可以從農作物秸稈得來。但隨著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農作物秸稈的利用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不再是有機化肥的生產材料,也不再是農產品燃料資源,這種情況導致農作物秸稈的輔助生產作用大幅度降低,最終成為了農業廢棄垃圾。大部分農民在收獲農產品后都會選擇焚燒廢棄的農作物秸稈,但這一行為不僅嚴重地影響了自然生態環境,使社會產生巨大的貽害,還造成了農業資源的大量浪費。因此,如何使用農作物秸稈,使其變廢為寶是我國農村地區急需處理的現實問題。
(三)農作物秸稈的基本作用和多級循環經濟利用
農作物秸稈自身對保護農產品土壤不遭受侵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改善農產品土壤結構十分有利。另外,農作物秸稈還可以為家禽牲畜提供日常所需的飼料,并在實際運用中具有許多生物、物理和化學的用途。目前,有許多農村地區的農民將不同種類的農作物秸稈資源進行有機結合,使其融入到其它種類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從而形成多級循環經濟資源化利用,改變了傳統農民對農作物秸稈資源的單一應用,為自然環境的低碳發展制造新契機,促使農民對農作物秸稈實現合理運用,幫助其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多級循環農作物秸稈的利用,可以打破農作物秸稈成為農業廢棄垃圾的現狀,幫助其在農業產業鏈當中得到優化,當然,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農業經濟能夠走循環發展路線,增加農業產業鏈的附加值[1]。
二、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模式
(一)農作物秸稈飼料養殖循環利用模式
農作物秸稈能源養殖循環資源利用模式能夠將農作物秸稈的利用與農村畜牧業產業鏈有效結合,從而實現農作物秸稈的利用和畜牧養殖的無公害,幫助農民生產大量清潔能源。農民在飼養家禽牲畜的過程中,將農作物秸稈作為飼料進行喂養,即是利用農業廢棄垃圾,構建資源化農業產業鏈條。要確保農作物秸稈的生態種植、家禽牲畜養殖和生產能源三合一,優化這三點之間的關系,形成農業多級循環經濟利用模式,具體操作可以分為兩步:一是將農作物秸稈通過物理化等方式進行加工處理,最終成為家禽牲畜的飼料;二是家禽牲畜產生的排泄物可以通過發酵加工,最終成為有機化肥[2]。
(二)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還田循環利用模式
秸稈直接還田是我國糧食主產區秸稈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術之一,包括秸稈翻壓還田、秸稈混埋還田和秸稈覆蓋還田。秸稈翻壓還田技術是以犁耕作業為主要手段,將秸稈整株或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秸稈混埋還田技術以秸稈粉碎、破茬、旋耕、耙壓等機械作業為主,將秸稈直接混埋在表層和淺層土壤中。秸稈覆蓋還田是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技術手段,包括留茬免耕、秸稈粉碎覆蓋還田和秸稈整株覆蓋還田。秸稈直接還田具有處理秸稈量大、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等特點,是大面積實現以地養地、提升耕地質量、建立高產穩產農田的有效途徑。直接還田方式需要配套應用合理的施肥、灌溉技術。常年開展秸稈混埋還田和秸稈覆蓋還田要與耕地深松相結合,并定期深翻,將耕地表層積累的秸稈翻埋到耕層中,以提高秸稈還田培肥效果。
(三)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循環利用模式。
秸稈能源化利用既能有效減少石化能源的消耗,符合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又能有效避免秸稈隨地焚燒對空氣造成的污染有利于環保,是農村能源供應的一種新趨勢和秸稈資源利用的重要方向。目前,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重要途徑有三種:一是直接燃燒。現代化直燃供熱方式是目前較為受到青睞的一種方式,通過成型化處理農作物秸稈,將農作物秸稈制成固體成形燃料,以代替燃氣、原煤和木材等燃料,能夠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且易于實現產業化生產。此外,有些地區還將農作物秸稈與原煤混合用于發電,節約燃煤用量,提高秸稈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二是秸稈氣化。秸稈氣化技術是通過將農作物秸稈進行處理將其轉變為清潔能源,常用的氣化技術包括秸稈沼氣和熱解氣化兩種;三是秸稈液化。它是利用生物、化學或物理方法對農作物秸稈進行處理,使農作物秸稈內的木質生物高分子結構裂解轉變為小分子液態產物[3]。
(四)農作物秸稈制炭資源化利用模式
農作物秸稈不僅可以用于農業產業鏈,還可以運用在工業產業鏈當中。農作物秸稈在熱解后能夠產出氣、液及固等工業熱解產品,這種產出可以將農作物秸稈延伸成為發展產業鏈,保證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的利用價值是可以有序開展的。農作物秸稈制炭循環經濟農業資源化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將農作物秸稈轉化為熱解氣化,形成工業生物質炭固體產品、木醋液以及農作物秸稈氣。再將上述三種工業產品結合,生成肥料緩釋劑和農業栽培基質,這兩種產品主要用于農業的加工生產和農產品土壤改善修復。另外,還可以將木醋液加工成農業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殺蟲劑,其具有良好的驅蟲滅蟲效果,為農產品的種植提供幫助。
(五)農作物秸稈食用菌循環經濟農業資源化利用模式
在農作物秸稈當中,還可以培養出食用菌,保證養殖食用菌可以和其他養殖業有效結合,確保清潔能源生產系統的構建。比如,利用農作物秸稈可以形成菌菇延伸產業鏈,提取出農作物秸稈食用菌的附加值,從而形成新型農業資源化的利用模式。在農作物秸稈食用菌循環經濟農業資源化利用模式當中,菌菇可以生產加工成優質有機化肥,并在農作物秸稈食用菌充分收獲后,配合相應的菌袋歸還至農田。另外,農作物秸稈食用菌的菌菇還可以作為發酵沼氣的原材料,在沼渣中為繁殖蚯蚓提供有利生長環境。繁殖的蚯蚓還可以應用到家禽牲畜的飼養當中,作為高蛋白飼料為家禽牲畜提供充足的營養。
三、結語
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的領域非常廣泛,如家禽牲畜的飼料、工業產業鏈的原材料、農業產業鏈的化肥等領域,都可以用到農作物秸稈。因此,我國各個農村地區還應因地制宜,深入探究適合本地區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深化農作物秸稈的科學運用,確保農業產業鏈的種養實現一體化,構建出循環經濟農業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模式,不斷提升農作物秸稈資源的實際利用價值,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從而實現我國農業產業鏈的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麗萍,李建偉.定襄縣秸稈綜合利用主推秸稈粉碎還田技術和秸稈青(黃)貯技術[J].當代農機,2020(01):57-59.
[2]曹佳磊,胡冰濤.多元公共行政視角下農戶秸稈利用的對策分析——基于江蘇省淮安市、連云港市的調查數據[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44(06):80-86.
[3]胡安華.分析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J].農業科學,2019(39):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