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杰
(作者單位:453000河南省新鄉市農村能源環境保護站)
一、獲嘉縣農業基本情況
獲嘉縣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西部,為農業種植縣,全縣耕地面積50.2萬畝,2019年糧食種植面積76.8萬畝,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水稻和大豆等,總產量36.08萬噸,農作物秸稈產生量為44.1萬噸,可收集秸稈量為37.92萬噸。
二、秸稈綜合利用主要方式
2019年獲嘉縣農作物秸稈利用量為36.43萬噸,主要利用方式為秸稈還田、秸稈飼料化和秸稈原料化等,具體利用情況為:
1、秸稈還田利用
農作物秸稈還田是獲嘉縣的主要利用方式,2019年獲嘉縣秸稈還田數量為30.98萬噸,占可收集秸稈量的81.7%。具體為:2019年全縣小麥種植面積37.8萬畝,秸稈直接還田面積35.5萬畝,還田率為93.91%;全縣種植玉米面積21.33萬畝,秸稈直接還田面積19.6萬畝,還田率為91.88%;水稻秸稈主要用于制作草編制品,還田量較少,2019年水稻種植面積8.07萬畝,直接還田2.6萬畝,還田率為32.21%;大豆種植面積9.2萬畝,直接還田約9萬畝,還田率97.82%。秸稈還田模式的大量推廣應用,有效地防止了秸稈焚燒情況的發生,同時對土壤養分補充和土壤結構優化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2、秸稈飼料化利用
獲嘉縣聯合本地養殖戶,大力開展秸稈青貯和黃貯,減少飼養成本,提升秸稈利用率。以獲嘉縣照鏡鎮為例,農業部門結合當地養殖特點,對養殖大戶進行走訪培訓,推進秸稈青貯技術發展,共建設飼料發酵池3個,2019年實現秸稈青貯0.4萬噸。據統計,2019年獲嘉縣秸稈飼料化利用量為0.55萬噸,占可收集秸稈量的1.45%。
3、秸稈原料化利用
獲嘉縣秸稈原料化利用主要為水稻秸稈編織,以亢村鎮、馮莊鎮種植水稻面積較大的地區為主,大力推進秸稈編織業發展,鎮政府主動與轄區內的60多家大型草編企業聯系,幫助他們與村民溝通,分區域預定收購稻草;又積極聯系周圍武陟、詹店等地的草編企業,通過補助資金等方式鼓勵上門對岳寨、野場等村小塊水稻地的稻草進行收購。據統計,2019年獲嘉縣秸稈原料化利用量為4.896萬噸,占可收集秸稈量的12.91%。
三、秸稈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獲嘉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秸稈綜合利用率也達到了90%以上,但是綜合分析來看,它依然存在部分問題,制約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具體問題和發展建議分析如下:
1、存在問題
①群眾認知度仍需提高
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推進與群眾的認知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獲嘉縣部分地區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宣傳較少,農民對秸稈有什么用、如何去用、獲益如何還不清楚,利用較少,拋灑,堆積,焚燒等現象時有發生。
②整體規劃性不強
獲嘉縣的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在于秸稈還田,以及農民、養殖戶自發性的少量利用,而根據不同鄉鎮的種植特點,制定科學詳盡的計劃方案,指導地方進行秸稈綜合利用,成規模,成系統的利用則尚未形成。
?、劾猛緩奖容^單一
獲嘉縣秸稈綜合利用模式主要是秸稈還田、飼料化和原料化三種,而近年來在其他地區發展較好的秸稈固化、秸稈有機肥、秸稈基料化、秸稈氣化等用途尚未試驗和推廣。
④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的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需要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而目前獲嘉縣在政策扶持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
2、發展建議
①持續宣傳引導,鞏固現有成績
在鞏固當前取得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成績的同時,對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進行廣泛宣傳,特別是秸稈能源化、秸稈基料化、秸稈有機肥等新型技術進行廣泛報道,打破農民固有思維,堅定發展利用信心,持之以恒做好秸稈利用工作。
?、谥贫ㄔ敱M規劃,拓寬利用途徑
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全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進行深入摸底排查,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因地制宜制定秸稈綜合利用發展規劃,形成鄉鄉有特色的,村村有亮點的利用格局。如在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欠發達的區域,積極與相關企業對接,設立中小型工廠,發展秸稈固化燃料和秸稈壓縮板材等;在養殖較多的區域,除進一步加大秸稈青貯規模外,發展秸稈有機肥制作,增加經濟收益;在集中種植區域,聯合相關部門,發展秸稈離田回收,并對接造紙企業,進行原料供給。
?、鄢雠_優惠政策,加大經濟扶持
根據當前特點,制定出臺相關惠農政策,對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進行幫扶。積極申請國家、省、市相關項目,并拿出對應資金對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進行補貼,壯大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從業隊伍,多點開花,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