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廣東廣州510530)
摘要:本文即是對添加劑對生物質熱解的影響進行研究,首先論述了生物質能的利用技術,然后以杉木、松木以及棉稈的鋸屑作為原料,利用NaOH、Na2CO3、Na2SiO3、NaCl、TiO2、H3PO4以及Fe2(SO4)3作為添加劑,了解著7種添加劑對3種生物質熱解產物產率、析出時間、熱解產物類型等方面的影響進行研究,以期能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生物質能主要指的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被存儲在生物質內,形成了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形式,它一般存在于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體內,以植物為代表,通過現代技術能夠將其轉化為固態、液態以及氣態的燃料,屬于可再生性資源,能夠有效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能源危機情況。
1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概述
生物質能是一種優質的可再生性資源,其會隨著具有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的生長而不斷增加,并且其能量密度較低,在轉化過程中能夠提高效率。因此人類目前掌握了多種生物質能的利用技術,其根據所利用的物質條件不同,可以將利用技術分為三大類,主要包括生物轉換技術、物理轉換技術和化學轉換技術。其中生物轉換技術主要是利用厭氧發酵技術,配合各種具有特殊性質的酶對有機物進行水解反應,進而產生各類燃料,其中以沼氣池最為常見:而物理轉換技術主要是通過壓縮、萃取等物理方法,將原本結構呈松散狀態的生物質能轉變為液態或固態的燃料,提高其能量濃度;而化學轉換技術則是利用熱解反應和酯交換技術來完成的,在進行轉換的過程中大多會用到無機物添加劑進行催化。
2添加劑對生物質能熱解情況影響的實驗
2.1實驗材料和儀器
實驗材料選擇的是杉木、松木以及棉稈的鋸屑,而實驗儀器主要包括電熱干燥箱、電子天平、萬能粉碎機、箱式電阻爐、微波高溫爐等。添加劑包括NaOH、Na2CO3、Na2SiO3、NaCl、TiO2、H3PO4以及Fe2(SO4)3這7種。
2.2實驗方法
首先,將杉木、松木以及棉稈進行粉碎,并將其碎屑放入電熱干燥箱內進行干燥,溫度設定為105℃,干燥的時間大約在3-4h。然后將干燥后的木屑加入蒸餾水和各種添加劑,其劑量配比為木屑:蒸餾水:催化劑=60g:400ml:6g,但其中Na2SiO3和H3PO4比較特殊,這兩種添加劑的劑量分別為12.2g和7.1g。第三,將已經配好的實驗原料放在常溫陽光處曬足24h,防止原料中濕度過大導致烘干過程中出現烤焦的情況。第四,將原料放入電熱干燥箱中進行干燥,溫度設定同樣為105℃,時間同樣為3-4h,待干燥完畢后將原料取出密封保管。第五,本次實驗主要應用的是常規熱解技術和微波熱解技術兩種,取55g的原料填入反應器中,蓋緊反應器的蓋子,對其進行反應。另外反應器內還需要進行排氣,以免氣體中的雜質導致實驗數據誤差或引起實驗事故等。
2.3實驗結果分析
本次實驗中,當加入不同添加劑的原料在500℃的條件下進行熱解,其各類能源物質的產率均不相同,其中以Na2SiO3所產生的液體產率最低,但是其固體產物產率最高,同時氣體物質產率較低,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Na2SiO3是一種膠狀物質,一般難溶于水中,因此很難與原料進行混合,因此對熱解產物的產出率有著較大的影響。其具體如下圖:

另外,在上圖中還可以看出,本身呈堿性或中性的添加劑,其對于杉木的熱解氣體產物產率的影響較小,其產物產率基本相同,但是具有酸性的添加劑對于杉木的熱解氣體產物產率的影響較大,能夠提升其氣體產物的產率,并且其產率隨著酸性的增加而增加。這主要是由于酸性添加劑能夠與杉木中的纖維素發生反應,形成單糖物質,而單糖物質還還能夠繼續進行熱解,并最終轉化為氣體產物。另外,本次試驗中的7種添加劑均使得杉木的液體產物的產率下降,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物質均被熱解轉化為氣體產物,并且杉木熱解所產生的焦油等大分子物質更加容易被轉化為氣體,因此減小了液體產物的數量。同時,杉木的固體產物產率也有所增加,其中以加入Na2SiO3產生的最多同樣的,運用這7中添加劑也使得松木的液體產物的產率明顯降低,并且使得氣體產物的產率增高,另外,具有堿性的添加劑使得松木的固體產物產率大幅度增加,但是酸性或中性的添加劑對于松木固體產物的產率影響情況不大。而對于棉稈來說,其所添加的7種添加劑也使得液體產物的產率降低,提高了氣體產物的產率,但是相比于杉木和松木,棉稈的固體產物產率也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棉稈本身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其能夠有效參與熱解反應,使得棉稈的熱解更加徹底和充分,因此使得氣體產物的產率大幅度提高。
3結語
在利用熱解技術對生物質能進行利用時,應該對所利用的生物質能進行研究,并根據所需要的能量的物質形態選擇適當的無機添加劑,這樣就能夠提高目標產物的產量,增加人類對于生物質能的利用率,進一步解決能源危機。
參考文獻:
[1]呂友軍,冀承猛,郭烈錦.農業生物質在超臨界水中氣化制氫的實驗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5,39(03).
[2]蔣劍春,應浩,戴偉娣,等.生物質流態化催化氣化技術工程化研究[J].太陽能學報,2014,25(05).
[3]阮娟,兩種無機添加劑對生物質熱解的催化作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1.
[4]譚洪,王樹榮,駱仲泱,等,金屬鹽對生物質熱解特性影響試驗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5,2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