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輝,馬光耀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30)
摘 要:在流化床氣化實驗裝置上對稻殼在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溫度范圍下進行氣化實驗。實驗結果表明:(1)氣化溫度為600~700℃時,爐內有殘炭存在;(2)氣化溫度800~900℃時,燃氣品質要好于700~800℃,為最佳氣化溫度,(3)氣化溫度為900~1000℃時,氣化爐底部溫度過高時會瞬間導致結渣現象。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日益減少,環境問題同時變得更加嚴峻。生物質能作為一種不受天氣條件約束的能源,相對于風能、太陽能而言,具有獨特的特點。由于生物質能源中,揮發成分含量所占比例高達60%~80%,對生物質原料進行氣化是生物質能開發中較為重要的一個利用方式。溫度不但對物料的氣化產物也產生一定的影響[1],合適的氣化溫度可使生物質燃氣中的焦油進行分解[2]。
1 實驗物料及實驗裝置
該試驗中,所用的實驗物料為常見的稻殼,稻殼的物理特性見表1,稻殼灰成分分析見表2。實驗裝置為循環流化床實驗裝置,系統簡圖見圖1。該流化床氣化裝置高為3000m,氣化爐爐體直徑為200mm。



該實驗以河沙為床料,以天然氣為加熱熱源,首先對床料進行加熱,床料加熱到400℃以上時,向爐內加入原料稻殼。隨著爐內溫度逐漸上升,當爐內各溫度測點溫度穩定時,逐漸調整燃料與空氣的比例將氣化爐由燃燒狀態向氣化狀態切換。適當調整空氣和燃料的比例,依次對稻殼在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的溫度范圍內進行氣化實驗。
當爐內氣化溫度為800~900℃時,燃氣熱值為1050~1100kcal,燃氣熱值有所提高。當爐內氣化溫度為900~1000℃時,由于距離稻殼的變形溫度較近,實驗過程中發生床料板結及結渣現象。不同氣化溫度下燃氣熱值及燃氣組分見表3。

由表3對比氣化爐內不同的氣化溫度下的氣化效果,可以看出稻殼的氣化溫度對燃氣品質有呈現出的關系為正相關性,燃氣熱值隨著爐內氣化溫度的升高而逐漸升高,即溫度越高,稻殼的氣化效果也就越好。
2 結語
該文對稻殼在循環流化床中不同的氣化溫度下進行氣化實驗,通過實驗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氣化溫度為600~700℃時,燃氣的熱值較低,同時爐內物料的料層阻力不斷增加,排灰中含有大量的殘炭,此溫度范圍內不利于物料進行氣化。
(2)氣化溫度為700~800℃、800~900℃時,爐內存在的殘炭比較少,同時燃氣中的焦油得以進行分解,燃氣的品質得到提高,氣化溫度為800~900℃時所得到的燃氣的品質要優于氣化溫度為700~800℃時燃氣的品質。
(3)氣化溫度為900~1000℃時,在氣化過程中由于氣化溫度接近于稻殼的變形溫度,爐內物料流化過程中會產生局部溫度過高的現象,這使得爐內物料發生板結而導致結渣,此溫度范圍不利于氣化。
參考文獻
[1]劉慧利,胡建杭,王華,等.溫度對松木屑氣化液體產物組成的影響[J].燃料化學學報,2013,41(2):1 89-l96.
[2]鮑振博,靳登超,劉玉樂,等.生物質氣化中焦油的產生及其危害[J].安徽農業科學,201l,39(4):2243-2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