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崢崢
(東海縣農村能源環境保護辦公室,江蘇東海222300)
摘要: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現階段,東海縣農作物秸稈利用資源化在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使得秸稈能源利用不充分,浪費嚴重,無法實現預期效果。基于此,就探究東海縣循環經濟視角下的農作物秸稈利用的現狀與對策,以期提供參考依據。
0引言
東海縣是農業大縣,農作物秸稈產量高,秸稈資源豐富。而農作物秸稈是農作物的重要副產品,同時也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源,可以用作肥料、飼料、生活燃料及工業生產原料,是非常寶貴的生物再生循環利用資源等。近年來,東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尤其是2017年,我縣按照農業部秸稈處理行動的部署和要求,認真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全縣秸稈處理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是一種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對策,通過對農作物秸稈的多元化利用,可以有效解決農村肥料、飼料以及能源短缺等問題,是促進東海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1東海縣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現狀
東海縣位于江蘇省東北部,地處北緯34°11′~34°44′,東經118°23′~119°10′。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東海縣常年溫和濕潤,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00h,年平均降水量913mm,常年無霜期225天。全縣總面積2037k㎡,農作物資源豐富,2017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7.13萬h㎡,其中小麥7.73萬h㎡,秋熟作物種植面積9.4萬h㎡,其中水稻6.57萬h㎡,玉米1.42萬h㎡,花生、大豆、山芋1.41萬h㎡;年產各類農作物秸稈125萬t。全縣秸稈通過機械化全量還田,能源化利用、肥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飼料化利用、工業原料化利用以及其它方式利用等多種形式利用秸稈123.3萬t。
1.1秸稈肥料化利用
農作物秸稈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及其他的微量元素,是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機肥源。東海縣充分利用機械化還田技術、秸稈堆積漚肥技術和秸稈炭化還田技術,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的透氣性、保水性,降低了土壤板結率,有效起到固碳減排、改良土壤、鈍化重金屬、減肥減藥、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作用。2017年東海縣充分利用中稻草、麥秸、玉米、花生、大豆、山芋及部分瓜果秸稈肥料化利用達到100萬t。
1.2秸稈能源化利用
農作物秸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物質能,據分析,每2t的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產生的熱值相當于1t標準煤所產生的熱值,可有效減少石化能源的消耗。東海縣充分意識到農作物秸稈的重要性,2017年建設規模化沼氣工程配套“三沼”綜合利用項目4處,沼渣沼液循環利用工程項目3處,設施農業生產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2處,利用秸稈沼氣、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秸稈氣化等秸稈能源化技術,推動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不僅有效解決閑置秸稈的處理問題和隨地焚燒對空氣的污染,還有效推進了我縣農業循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3秸稈基料化利用
近年來,東海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以秸稈為基料促進食用菌生產,建設了一批秸稈栽培食用菌生產基地,有效促進了農業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推動農業功能向生產、生態、生活功能并重轉變,推動農業生態循環發展,實現農村經濟持續綠色健康發展。
1.4秸稈飼料化利用
東海縣是一個畜禽養殖大縣,2017年全縣生豬存欄49.5萬頭,家禽存欄667萬只,大牲畜存欄7萬頭,羊存欄12萬只。畜禽養殖規模大,面臨飼料嚴重缺乏的局面,形成了十分嚴重的“人畜爭糧”的現象,迫切需要開辟新的飼料資源。而東海縣又具有十分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據分析,農作物秸稈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每1000kg農作物秸稈的營養價值相當于250kg的糧食。近些年來,東海縣充分利用豐富的農作物秸稈生產飼料,充分挖掘其營養價值,采用青貯、微貯、氨化、鹽化、堿化等手段處理農作物秸稈,將處理后的秸稈飼喂豬、牛、羊、雞、鴨、魚等禽類,不僅解決了飼料的嚴重不足,緩解人畜爭糧局面,還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2東海縣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存在的問題
2.1收儲企業不能長效運轉
近年來,東海縣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迅速,但是部分收儲企業由于建設規模小、標準低、收貯利用渠道狹窄、設備技術不成熟以及自身管理等原因出現虧損現象,項目不能正常運轉,有的甚至停產、轉產。
2.2秸稈收儲困難,秸稈綜合利用渠道狹窄
東海縣是農業大縣,秸稈資源豐富,產量大品種多。近年來,隨著秸稈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工業化利用進程的加快,為秸稈綜合利用開辟了新途徑。但仍然存在利用率低、產業鏈短、規模化小等問題,秸稈綜合利用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建設標準低,秸稈利用程度低。企業發展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融資困難,需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加強財政扶持。
3東海縣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發展的對策
3.1提高認識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秸稈經濟意識,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要明確秸稈綜合利用關系到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關系到生態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2加大宣傳力度
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秸稈綜合利用的主體是農民,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廣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有關政策及知識,讓農民群眾真正知其理、懂其義、明其利,明白秸稈是資源,秸稈是效益,焚燒秸稈是浪費資源,減少收益,營造秸稈綜合利用的良好氛圍。
3.3加大秸稈焚燒執法力度
加大對農民群眾的教育,轉變思想認識,嚴格巡查看管,同時完善相關法規,明確執法主體,嚴格執法責任。
3.4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重點禁燒區域減少糧油種植面積,擴大瓜果菜的種植面積,使農業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切實減輕禁燒壓力。
3.5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扶持力度
秸稈的綜合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應發揮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作用,積極推廣秸稈利用的好方法、好經驗。切實加大科技、資金的投入力度,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加快有關產品的開發和綜合利用的步伐,形成“政府引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秸稈綜合利用的工作局面。按照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思路進行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開發和建設,加大扶持秸稈技術推廣力度,逐步建立多渠道、多途徑的秸稈綜合利用格局,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和技術水平,建立多渠道籌措資金的新機制,解決秸稈綜合利用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3.6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
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新路子,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創新利用形式。根據全縣秸稈資源分布情況,合理確定秸稈用作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業原料等不同用途的發展目標。依托豐富的秸稈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鼓勵養殖專業戶、養殖場和飼料企業通過青貯、微貯、揉搓絲化、氨化等處理方式,利用秸稈生產優質飼料。積極發展以秸稈為基料的食用菌生產和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能。進一步發展秸稈沼氣、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秸稈氣化等方式推動秸稈能源化利用,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實現產業化。
4結語
自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中提出“新農村建設”這一概念,我縣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多種政策,力求實現鄉村文明、村容整潔,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利用不僅可以降低資源消耗,還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讓我縣農業自然資源可以得到循環利用,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麗維.遼寧省秸稈綜合利用主要做法及現狀調查[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4):86.
[2]熊道龍,張濟國,胡政權.黃岡市農作物秸稈利用現狀及其綜合利用途徑[J].湖北農業科學,2011,50(21):4370-4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