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茜,郭一茹,王崇州,聞亞,陳凱
(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83)
摘要:文章以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為研究對象,將創新和組織學習作為中介變量,檢驗市場導向對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績效的具體作用路徑。基于林木生物質能源尚處于市場發展初期,特將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作為2個潛變量納人模型框架。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模型檢驗發現,市場導向能夠顯著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對組織學習有顯著正向關系,組織學習能夠促進企業績效。這一路徑,為探尋新興產業市場導向作用路徑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有助于加快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的發展與產業進步。
1引言
近年來,為應對氣候變化、緩解能源危機,大力發展林木生物質能源是我國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體系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國“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生物質產業將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與扶持(李苑艷等,2018)。我國林木生物質能源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在發展中還有很多需要重點提升和改進的方面,例如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產能低下,企業面臨生存威脅,經營信心不足,其中,提升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績效是驅動企業積極生產維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與加速綠色經濟轉型的重要途徑。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主要依賴于政府政策扶持,然而其政策制定主要著眼于技術與資源方面,忽視市場維度,存在較大缺陷。而市場導向是企業提升績效、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因為市場導向為企業滿足現有以及潛在消費者需求提供了市場變化狀況以及行業競爭者信息,是企業提升績效急需考慮的因素。由于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受政府政策大力扶持,而忽略消費市場發展,在此背景之下,研究重點在于市場導向是否在這一行業中對企業績效產生了重要作用,企業能否依賴于市場導向促進行業發展。
市場導向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也受到了學者們的大量關注。一方面,學者探討不同行業背景下企業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直接影響作用,認為市場導向對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例如,于洪彥等(2007)以服務業為例,證明了市場導向直接促進企業績效。另一方面,探索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和路徑,認為市場導向對績效的影響不僅僅有直接影響因素,還會存在間接影響因素,并呼吁學者們進行更深人且多元的研究。例如,張婧等(2010)調查全國227家制造業企業得出,市場導向通過創新對企業績效存在促進作用。然而發現,在過往研究中市場導向相關理論機制均聚焦于競爭激烈的成熟行業,如服務業、制造業等。此外,這些研究的中介路徑缺乏創新對組織學習促進關系的探索。在林木生物質能源產品行業中探討創新對組織學習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新創企業中創新為組織學習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知識積累,有助于保持企業活力、提升企業績效。但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尚不成熟,成熟行業中的市場導向理論框架是否對林木生物質能源這樣的新興行業具有借鑒意義,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
基于以上問題,本文從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市場導向這一議題入手,明確市場導向對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深入探索創新與組織學習如何作為中介變量在市場導向中對企業績效發揮作用,并針對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初期特性,檢驗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與組織學習的關系。
2文獻綜述
2.1市場導向
市場導向是在社會中傳統生產觀念向經典的市場營銷觀念轉化過程中的產物,也是市場營銷的關鍵之一(鄭賢銘,2010)。傳統的生產觀念是以企業作為主體,認為企業的產出情況決定了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即企業產出決定消費者購買。而市場營銷觀念則更多將重心轉移至消費者需求和市場需求方面,其指在產品生產的全過程中,為消費者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相應的經濟價值的經濟活動與經濟行為過程。20世紀80年代,隨著市場環境的日趨復雜,市場導向作為市場營銷觀念的理論補充,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概念內涵(Webster Jr FE,1988)。Kohli等(1990)提出,市場導向是指企業快速捕捉到市場中的各種信息,進行跨部門的傳播交流,從而以顧客需求為準則制定出一系列戰略決策、組織間的聯合行動,在特定業務組合上進行及時反應的管理過程。以上概念是在信息行為學基礎進行的分析,著重強調組織的動態反應能力,包含三大核心內容:信息的產生、傳播和企業的行動反應。與此同時,Narver等(1990)提出,市場導向指的是企業致力于營造一種共同的文化氛圍,企業承諾不斷為顧客創造優異價值,通過與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的對比,發覺自身優勢與劣勢,各部門跨職能合作進行戰略調整,從而獲得市場競爭優勢。這是從組織文化的角度出發,反映顧客導向、競爭者導向與跨部門間協調在企業市場導向中的重要性。無論從信息行為角度還是從組織文化角度,市場導向理論都具有以下特征:企業強調以顧客為中心,著心于重新定義顧客價值并賦予實現;摒棄傳統的交易觀念,建立親密的客戶關系;收集市場信息,企業不斷調整自身經營業務方向,與消費者需求相適應(Hoekstra J等,1999)。本研究結合信息和組織文化視角,對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顧客導向、競爭者導向與跨部門間協調3個方面進行調查。
市場導向在企業市場營銷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部分學者認為,市場導向直接對企業績效產生正向影響作用。但仍有學者認為市場導向在對企業績效的作用機制中存在中介變量(王曉玉等,2014)。謝洪明(2005)對珠三角地區企業市場導向機制進行檢驗,發現組織學習在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路徑中起中介作用。Wang(2015)研究表明,餐飲業中,市場導向會促進企業的服務創新進而正向影響企業的績效。然而針對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尚未有學者進行相關研究,結合謝洪明、Wang等學者的觀點,本研究將企業創新與組織學習作為2個中介因子納入模型。
2.2企業創新
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地位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企業進行戰略決策、推動企業成長的必要選擇(張騎等,2015hSchumpter于1932年首次賦予“創新”確定的概念,強調了創新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創新具備多重維度,學者們根據創新內容將其劃分為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孫加麗,2018)。其中,管理創新是指管理者在組織結構、經營業務流程、管理實踐和技能等方面進行重構,完善行業或者組織內部的管理制度,使企業高效完成戰略目標的過程(Birkinshaw等,2018);技術創新是指企業對自身的產品生產工藝和技術或者產品本身所產生的創意的規模性應用(馮根福等,2008)。
管理創新相較于技術創新更具持久性。管理的發展依賴于創新所給予的空間,管理創新要綜合管理者管理經驗以及企業所有生產資源,才能提供給企業經營業務上更多的保障,增強組織適應不確定性環境的能力,提高企業績效(蘇敬勤等,2011)。而企業技術創新相對于管理創新更具活力,其依托于管理創新所提供的基礎,合理運用企業資源,能夠為企業帶來行業內的競爭優勢,增強企業的生命力與競爭力,進而提升企業績效(楊朝玉等,2018)。之前的研究沒有考慮在市場導向下創新對初創企業的積極作用,特別是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屬于發展初期尚不成熟的階段,經營管理與生產技術都需要多方位的提升,促進其發展的前因和后果還沒有得到驗證。因此,本研究采用創新內容的劃分依據,將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作為2個維度的中介變量,引人市場導向對績效影響機制研究之中。
2.3組織學習
組織學習是指組織為了實現發展目標、提高核心競爭力而圍繞信息和知識技能所采取的各種行動,是組織不斷努力改變或重新設計自身以適應持續變化的環境的過程(田長明,2007)。Cyert等(1963)發現,組織學習能夠幫助企業累積實力與經驗,進而獲得更好的外部適應性。Lee等(1992)則提出,組織學習的動態過程來源于組織內部人員通過內外環境差異獲取新知識的持續過程;Grant R M(1996)認為組織學習帶來的知識可以塑造企業的競爭優勢。陳國權等(2002)認為組織學習是對知識進行不斷積累,將知識應用并努力提升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保持企業活力從而獲取持久的競爭力的過程。對以上概念進行總結,可見組織學習的核心在于知識的積累,企業通過知識積累、愿望分享、心智發展三過程達成高效的組織學習(Sinkula,J.M等,1997)。企業通過不斷創新,獲取與積累知識,經過新資源分享應用等一系列流程,促使企業成長與發展,將應變能力盡快與復雜市場環境相匹配以獲得長期的優勢競爭地位,從而提升績效(Eisenhardt KM等,2000)。而之前的研究沒有關注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基于市場導向的組織學習在該路徑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方亮等(2015)提出高新產業市場,創新可以有效促進組織學習。市場信息的共享能夠有效促進企業創新,創新是組織學習的驅動力,促進學識的積累;創新能力的提高能夠促進組織學習,使得企業決策能力以及執行能力提升,有效提高企業績效(張愛麗,2010)。因此,研究將組織學習作為中介變量納人研究。雖然在其余領域有學者表明,組織學習對創新具有促進作用,但由于林木生物質能源屬于新興朝陽產業,企業的成長依賴于企業創新能力,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積累知識,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
3研究假設
如前所述,市場導向反映了企業以營銷觀念執行經營的程度。多數學者贊同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有直接的顯著正相關關系這一觀點。但仍有研究表明市場導向對績效的影響存在中介作用。本研究通過對理論推導、學者對其他行業研究確定以及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特性,提出創新與組織學習在本模型中存在中介效應,理論框架與假設如圖1所示。

3.1市場導向與創新
對于大多數傳統行業而言市場導向對企業創新
存在激勵作用,創新活動是企業經濟增長的源動力。林木生物質能源這樣的新興行業,出于對高科技以及高水平管理條件的要求,其創新能力在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過程中可能存在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從宏觀層面來看,我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轉向科技發展型產業,市場在經濟轉型時期較為多變,使得以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更應當不斷對內部結構進行重組,加強自身管理創新能力,以克服不確定性,維持企業的良性運營。之前有研究表明,不確定性的市場會驅動企業積極進行管理創新(宋文豪,2013),因此提出假設:
H1:市場導向對管理創新有直接的正向作用。
林木生物質能源技術依托于森林儲備,將木質資源轉化為清潔型燃料的過程具有極高的創新性。新能源行業市場多變,新技術正不斷被創造,清潔燃料市場激烈競爭更驅使企業進行林木生物質能源技術上的突破。之前有研究表明,市場導向會對技術創新產生影響(謝洪明等,2006)。本研究認為市場導向驅動技術創新,提出假設:
H2:市場導向對技術創新有直接的正向作用。
3.2市場導向與組織學習
林木生物質能源前景廣闊,正處于萌芽階段,市場發展不夠完善,未來多變。而市場導向能夠使得企業及時注意到行業以及市場的變化情況,幫助企業將重心轉移至顧客需求以及競爭者狀況,以便對企業經營戰略決策進行及時調整。而企業在收集處理市場信息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獲取與應用,因而形成了組織學習。之前有研究表明,市場導向能夠有效促進組織學習(謝洪明等,2006)。因此,本研究認為在市場導向對組織學習的直接作用中,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與傳統行業并無太大差別,提出假設:
H3:市場導向對組織學習有直接的正向作用。
3.3組織學習與企業績效
林木生物質能源技術與企業尚處于動態發展階段,因此,在多變而又不確定的環境條件下,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經營的整個動態變化流程中,企業的學習能力更強時,其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和應變能力會更優,企業持續發展能力增強,進而可以提升企業的績效。Narver等(1990)的研究表明,組織學習能夠提供給企業持續發展能力,從而提升企業績效。因此提出假設:
H4:組織學習對企業績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
3.4創新與組織學習
創新對于企業而言是引導知識積累與試錯調整的過程(張銀銀等,2013),而知識積累是組織學習的核心思想。在當前發展境遇之下,大多數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并無豐富的從業經驗,其需要在持續不斷的革新中增強企業的組織學習能力,提升企業對環境的應變能力。因此提出,創新驅動組織學習。管理創新是企業重新配置資源、進而對組織機構重組并實現企業戰略及社會任務的一系列管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積累了更多的管理知識與體驗,企業的組織學習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升。林木生物質能源具有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潛在價值高等特性,為了加快企業投資回報、提高收益效率,企業需要不斷進行管理創新以優化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內部流程與資源配置。而管理創新帶來的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會提升企業各項能力(孟輝等,2017),例如,知識積累和學習能力的提升,由此提出假設:
H5:管理創新對組織學習有直接的正向作用。
技術創新是指研發新的有形產品或無形產品,并對其進行商業化開發的過程。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即對生物質產品進行研發和技術改進以優化生產過程。技術能力進步有助于生產優質產品以及降低生產成本,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從而達成企業組織學習的過程。因此設立假設:
H6:技術創新對組織學習有直接的正向作用。
3.5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中介路徑
傳統行業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表明,在該機制中是否存在中介變量尚待商榷,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已有研究表明,創新在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影響機制中起到中介作用(Paladino等,2007);組織學習在市場導向與企業績效之間也會起到中介作用(郭賢達等,2009)。然而市場導向理論綜合多種學科,具有復雜性,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僅僅依靠單一中介變量并不能夠很好地解釋該影響(王曉玉等,2014)。因此本文結合前人的研究,從創新與組織學習的組織視角進行分析,認為該路徑中存在2個中介變量。市場導向型企業為盡可能滿足客戶需求,需要加快創新進度,企業在不斷調整和創新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積累知識以及應用知提高企業組織學習的能力,組織學習能夠增強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提升績效。因此提出假設:
H7:市場導向會通過創新和組織學習對企業績效產生正向影響作用。
4實證分析
4.1樣本和問卷設計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全國范圍內的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進行調研,調查對象是企業的高管。問卷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及企業基本情況,包括被調查者職務、企業地理位置、成立時間等。第二部分為對各個潛變量的調查。共收回問卷79份,有效問卷75份,有效率為94.9%。
第一部分中,被調查企業地域覆蓋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河南省、江蘇省、山東省等18個省市,成立時間均在5年以內。其中,共調查了34家企業的75名高管,所在企業成立時間在2年內的有13家,占總樣本的38.2%;在75名高管所填寫的問卷中,有23名高管說明其所在企業從事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的成立時間在2年以內,該比例為30.7%。在位置分布上,位于云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三地的企業高管最多,共有25名,達到總樣本量的33%。
第二部分中,問卷大多通過國內外學者成熟量表編制而成,分別對研究模型的潛變量,即市場導向、創新、組織學習和企業績效,進行調查,確保研究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各指標詳如表1所示。

(1)市場導向。研究選擇MKTOR量表(張婧等,2011)作為市場導向測量工具,利用liker5級量表,共設置14個題項對企業對顧客的關注、競爭者的關系以及跨部門間協調能力3個方面進行調查,用以檢測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市場導向對績效水平的影響作用。
(2)創新。針對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視角,學者蔡啟通(1997)經過定量研究開發出了組織創新量表,包括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2個分量表。根據蔡啟通的組織創新理論,全部采用liker5級量表,對管理創新設置5個指標,技術創新設置6個指標。
(3)組織學習。研究采用Sinkula等(1997)所提出的量表,根據組織學習3個方面,即學習承諾、愿望分享與心智發展,利用liker5級量表,設置13個指標題項。
(4)企業績效。企業績效是用來測度衡量企業投入與產出效果的一項工具,主要用于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準,以獲得更大的效益達到績效的提升。企業績效是對企業產品服務、顧客、管理層等多方位綜合性的評價。出于所考慮維度的不同,國內外學者對企業績效的度量一直各執己見(Sheth,J.N等,2000)。而研究主要從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簡稱KPI)的角度,從財務、客戶關系、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對企業績效進行考評。利用Liker5級量表,共設置9個問題對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的效益狀況、市場運營和組織管理等進行全方面的調查。
4.2測量模型檢驗
基于樣本數據特征,借助SmartPLS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結構方程模型(PLS-SEM)檢驗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設。首先,為保證數據的顯著性與精確性,對量表指標進行篩選。其次,對模型進行信度與效度檢驗。信度用于考察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與內部穩定性。在此,采用科隆巴赫系數(Cronbach's Alpha,簡稱CA)進行檢驗。若CA>0.7說明量表一致性程度較高。本研究5個潛變量CA系數分別為0.938、0.837、0.849、0.926、0.783,通過信度檢驗。效度即有效性,在此處根據平均抽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簡稱AVE)來進行效度區分。各個潛變量AVE分別為0.560、0.611、0.626、0.549、0.315,除去企業績效外,其余均大于0.5,企業績效雖然不足0.5,但基本能夠在定性基礎上給予一些實證檢驗的價值。具體如表2所示。

4.3結構方程模型檢驗
為確定模型擬合度,對本PLS結構方程模型進行R2與GoF(Goodness of Fit)指標檢驗,各變量模型擬合度指標數據如表3所示。


運用SmartPLS進行PLSAlgorithm與Bootstrapping計算,檢驗模型路徑系數,結果如表4所示。其中,市場導向對管理創新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648,t值為10.156,接受假設H1;市場導向對技術創新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722,t值為13.061,接受假設H2;市場導向對組織學習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415,t值為4.591,接受假設H3;組織學習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620,t值為5.500,接收假設H4;管理創新對組織學習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122,t值為1.426,小于1.96,本研究中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H5成立,即市場導向對管理創新的影響不顯著;技術創新對組織學習的影響路徑系數為0.398’t值為4.425,接受假設H6。實證研究證明市場導向→組織學習→企業績效,市場導向→技術創新→組織學習→企業績效這兩條路徑成立,但市場導向→管理創新這一路徑不成立。

5結論與意義
5.1研究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市場導向可以顯著促進創新和組織學習,技術創新與組織學習存在正向關系,而管理創新對組織學習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組織學習的提升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績效。在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整個過程中,技術創新與組織學習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管理創新的中介作用不顯著。
本研究發現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有間接的促進作用,這與之前大部分學者研究相一致,表明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依靠中介力量來完成(王曉玉等,2014)。中介效應檢驗將是目前以及未來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影響的主流。本研究結論與前人研究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
(1)市場導向一技術創新一組織學習一企業績效這一路徑成立,即市場導向型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獲得更強的組織學習能力,進而顯著提高企業績效。以往大多數學者認為市場導向通過促進組織學習,進而促進創新,并以此來達到績效提升。組織學習能夠促使企業對知識不斷重構,并因此提升創新能力(楊智等,2006)。但企業中同樣存在這樣的過程,持續不斷的創新促使企業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積累,在不斷調整和應用知識過程中企業增強了對環境的適應性,提高了組織學習能力。因此,創新促進組織學習這一路徑是成立的。
(2)管理創新對組織學習的影響并不顯著。之前僅有研究表明組織學習對管理創新有積極的正向影響(謝洪明等,2006;吳隆增等,2008),但幾乎沒有研究涉及管理創新對組織學習的影響作用。在本模型理論推導中認為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均會促進組織學習。但本研究最終結論表明越注重市場導向型的企業越能促進組織內部創新即管理創新,但是管理創新并不能顯著提高組織學習。實質上,這一點是符合以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特色的。由于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尚在發展中,企業成立時間均在5年以內,新興產業的發展必然需要技術的推動,技術的提升與工藝的進步是推動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力量(米鋒等,2015)。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能夠驅動企業不斷學習,獲得知識,進而提升績效。新興產業企業經營初期,組織內部信息匱乏,頻繁發生的管理變動使員工產生逆反心理,并對企業生存產生質疑,導致工作信心不足,企業學習能力提升緩慢。因此,針對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等高新產業,管理創新對組織學習沒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其余傳統行業中管理創新對組織學習的作用,還需要進行進一步驗證。
5.2理論意義
本研究的理論貢獻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
(1)拓展了市場導向的理論研究的領域。市場導向在20世紀80年代由營銷觀念理論衍生形成。目前,市場導向理論概念的主流解釋可分為信息行為和組織文化2個角度,其理論發展至今引發了眾多學者的討論與研究。國內外學者已驗證不同行業背景下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但是在該項研究領域,林木生物質能源作為國家大力扶持和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直未被探索。為填補此項理論缺口,研究著重對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進行調查檢驗,擴展了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路徑機制,推進了市場導向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具有積極價值。
(2)提供了市場導向對績效產生影響的新路徑。以前更多研究的是一個中介因素,或是從組織學習到創新的影響作用,本研究關注的是創新對組織學習的影響作用和路徑,研究通過理論推導與實證檢驗,證明了以林木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對組織學習有正向作用,而組織學習會進一步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結合前人的研究,可以發現企業不僅會通過組織學習獲取創新能力,也會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知識積累達成組織學習,意味著這個影響的路徑可能存在雙向互為因果的關系,拓展了研究新思路,為以后進一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5.3實踐意義
本研究的結論不僅有利于市場導向理論在林木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同時對指導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實踐有積極的作用。
(1)研究有利于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確定發展戰略及目標。市場導向促使企業高效地獲得市場信息,對信息進行處理與分析,為滿足顧客需求企業制定相應的戰略任務,達到企業績效的進步。因此,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應該注重市場發展導向,以顧客為中心,提高創新能力,為管理者實施戰略目標以及完成主要任務提供思路。
(2)研究有利于加快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產能突破。目前,管理創新對組織學習的作用尚未厘清,在一個行業尚未成熟時期,可能管理創新在企業中進行知識積累的作用并不顯著,但從長遠來看,管理創新能夠優化企業資源配置與內部結構,提高組織效率,所以企業需要保證組織順暢運行,管理者要積累豐富的經驗為后期企業管理優化、擴大產能奠定基礎。由于技術創新對組織學習具有顯著的作用,因此,企業為了提升環境應變能力與組織學習能力,可能需要加大投入,將更多目光集中于技術變革。技術創新是初創企業發展的重要措施。持續不斷的技術創造與創新有利于企業積累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優化產品以及提升工藝,使得生產效率得以提升,便于企業開展便捷高效的業務,加快技術進步與擴大規模化產能,提升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經營信心,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做出保障。
此外,研究還為政府促進林木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市場導向有助于整個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的發展,然而企業僅僅依靠市場導向進行規劃發展是非常局限的。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對企業進行扶持,推動企業重視市場環境的變化,加速林木生物質能源行業的發展。政府還應該鼓勵各企業廣納人才,吸引國內外研究者加快林木生物質能源的技術突破,完善生產工藝及產品質量,獲得技術創新。
5.4局限性與未來研究方向
一是獲取數據難度較大,調查對象針對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高管,調研實施困難,75份樣本數據導致在定量分析上不夠嚴謹,但檢驗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導向對績效的運行機制,為今后學者們對林木生物質能源企業的市場導向運行機制提供一定的參考。二是僅考慮了市場導向整體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但是,市場導向存在不同的模式,可分為不發達市場導向、全面市場導向、一般市場導向、競爭主導型市場導向、顧客主導型市場導向和選擇型市場導向6種類型,不同模式的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也不盡相同。未來研究,還需要加大對樣本的抽取量,同時結合多種市場導向模式來改進數據結果,獲得更完備的結論。三是雖然通過本研究證實創新對組織學習具有正向作用,并提出創新與組織學習可能存在雙向因果關系,但在本研究中由于研究重點以及樣本量較小、采用軟件有限制的原因沒有對雙向因果進行驗證,未來可對創新與組織學習兩者關系做出更深一步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