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敏,耿利敏
(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南京210037)
摘要:研究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的發展現狀和潛力分析,針對其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引入林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及相應對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生產過程實現清潔生產;優化林業產業結構,進行產業生態化的升級;做好政策優惠工作,提升經濟保障力度。
林業循環經濟是在循環經濟理念的基礎上提出的,以林業生產資源的循環利用為手段,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以較低的林業資源消耗進行多級循環運轉,最終實現經濟、生態、社會多方面共贏的一種流動性經濟模式。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豐富,林業循環經濟符合環境友好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能夠充分利用好自然資源且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解決了傳統消耗型經濟對于生態破壞的弊端。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能源支撐,生物質能源作為一種新型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相比,不僅蘊藏量豐富,不易枯竭,還具有清潔、可再生的優勢,與林業循環經濟“低消耗、低排放”的核心理念相吻合,本身就是林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存在分布不均、開發成本高、技術不成熟等問題,需要規范化的產業體系,實現其開發利用和生產效率的最大化,基于林業循環經濟模式開發和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可以優化能源結構,緩解生態環境的壓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的局面。
1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現狀
1.1資源現狀
我國生物質能源十分豐富,地球每年產生的生物質能源是世界總能耗的10倍多,而大多數生物質能源存在于森林中,林業資源成為生物質能源的最大供應來源,因此,林業生物質能源已成為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

由上表可知,中國在世界上總的林地面積排名十分靠前,尤其是人造林面積處于領先地位,但原生林面積相比于其他國家來說并沒有優勢,這就要求我們在高效利用林業資源的同時,注重其再生循環性,積極保護培育林業生物質能源。我國雖然土地遼闊,總資源量豐富,但我國對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率并不高,目前,我國總生物質能源約有4.6億t,而其利用率只有4%左右,對林業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率更是微小,只有1%,因此,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條件,提高能源使用率。木本能源、木本油料和淀粉植物是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的重要資源基礎,具體如下。
1.1.1木質資源
木質資源主要來源于薪炭林、灌木林,經濟林和城市綠化修剪枝杈等。我國薪炭林目前的蓄積量約為5630萬m3,在我國各省份分布范圍十分廣泛,集中分布于云南、遼寧、陜西、湖北、貴州等15個省區,薪炭林的總生物質量約為6600萬t?,F有灌木林地總面積5300多萬hm2,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內蒙古、新疆等地。
1.1.2木本油料
木本油料能源是一種重要的生物柴油燃料。根據統計,種子含油量超過40%的油料植物有150余種,可大規模種植的喬木和灌木有30余種,其中最主要的能源樹種如表2所示,集中分布的面積是100多萬hm2,可以看出油桐、黃連木、烏桕和小桐子的種植面積較大,這些油料能源樹種每公頃產出的果實數量可觀,根據統計年產值可達100多萬t,全部加工利用可獲得40多萬t生物燃油。
1.1.3淀粉植物
淀粉植物生產液體燃料前景廣闊。全國淀粉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是櫟類樹種。全國櫟類樹種現占地面積約1800萬hm2,主要分布在云南、內蒙古、陜西和黑龍江,櫟類林每年生產1000多萬t種子,可用于生產250萬t燃料乙醇。

1.2技術現狀
1.2.1林木生物質發電
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秸稈、木料、稻草、稻殼、甘蔗渣等林木原料燃燒后進行發電,已形成一定規模,初步實現產業化。以林業生物質能源為主要原料的發電方式主要包括直接燃燒發電、混合燃燒發電和氣化發電等。林木生物質發電開發利用林木資源來進行發電的技術,尤其是對于一些貧困落后的地區來說意義重大,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方便,同時,對于地區的經濟發展更是起到推動作用。
1.2.2林木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一種與石化柴油性質相似的柴油替代品,與之相比,具有可再生、易生物降解、低毒性、燃燒性能好、安全、易儲存和運輸、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優點。中國生物柴油起步晚,規模小,發展迅速。生物柴油能夠應用于柴油機,通過科學研究顯示,其各種特性絲毫不遜色于國內零號柴油。其中,木本油料植物加工生產生物柴油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然而,現階段原料是否能可靠供應和價格等因素制約著生物柴油的發展,具體生物質能源轉化為生物柴油的技術不夠成熟。
1.2.3林木生物燃料乙醇
目前林業生物燃料乙醇主要是以淀粉類、糖類或纖維素類物質為原料生產,作為一種新型能源具有燃燒更加充分、提高汽油抗爆指數、減少有害氣體排放的優點。纖維素制備乙醇特別是木質纖維素轉化乙醇技術的研究開發近些年有較大突破,但依然處于技術研發階段,距工業化應用還有較長的距離,但木質纖維替代生物乙醇原料是大勢所趨。
1.3市場現狀
林業生物質能源作為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除了上述研發的林木生物質發電、林木生物柴油和林木生物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能夠部分替代破壞生態環境的不可再生能源外,還可用于人們日常的取暖、小型發電、供熱等,大大降低了煤炭的總消耗量,減少環境污染,因此,林業生物質能源不僅用于國家大層面利于經濟和生態的開發利用,而且未來遍及人們的日常生活指日可待,發展前景廣闊。然而,現階段,林業生物質能源作為新型能源想要在市場上獲得更大發展,成本較高阻礙了其競爭力。綠色能源產品易受價格、需求等因素制約難以在市場上得到青睞。
2我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的優勢及潛力
2.1我國土地資源豐富,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潛力大
中國土地資源豐富,森林面積2.08億hm2,總生物質能源超過180億t,在林業產業和植物種類的培育方面具有優勢,有利于林業生物質能源的開發,有約4404萬hm2的宜林荒山、荒地,可用于培育能源林;有約1億hm2的鹽堿地、沙地以及礦山、油田復墾地等邊緣性土地,可用于發展生物質能源;有約600萬hm2疏林地,通過改造,可較大幅度地增加森林資源量。
2.2與傳統能源相比,具有清潔、可再生的優點
傳統的化石能源燃燒后會釋放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有害氣體,近些年生態環境的狀況日趨惡化,而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并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相對于傳統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總要面臨被開采完的情況,開發林業生物質能源,能夠有效解決能源需求問題,在發展國家經濟的同時,兼顧生態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2.3政府重視林業生物質能源工作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支持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的政策,在林業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強了對林業生物質能源的宏觀指導,組織制定相關的發展規劃,大力鼓勵科技創新,積極培養相關的專業化人才,并對相關的林業產業加強監督管理,進行示范建設,建立典型模型。
3我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豐富,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和需要完善的地方,開發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應找出不利因素,及時改進優化才能使其發展的更好。
3.1原料不能穩定供應
林業生物質能源多見于偏遠地區,分布不均且產量不穩定,對林業生物質資源的規?;嘤粔蛑匾?,對能源樹種培育管理和技術監督不到位,易導致供不應求的情況發生,影響林業生物質能源轉化利用的成本和競爭力。而傳統觀念上對化石資源的依賴更加重了林業生物質能源的供應不穩定,林業生物質能源的產業化發展不僅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更要加快資源的定向、可持續培育。
3.2缺乏重視和政策扶持
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是大勢所趨,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然而人們對其深層次的認識不足,這使得吸引社會資金變得困難,林農和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產企業對其開發利用的積極性不足,阻礙了生物質能源的推廣和應用,同時,政府缺乏產業政策支持和經濟上的投資,未能完善林業生物質能源大規模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目前,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未納入國家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國家對利用林業剩余物生產固體燃料沒有優惠政策,能源林基地建設也沒有專項扶持資金。
3.3技術落后
當前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夠成熟,常常是高能源消耗卻帶來較低產出,產業的發展存在技術成分低,設備落后,原材料不易獲得且易造成材料的大量不必要損耗,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科技水平低,一定程度上阻礙能源的發展速度,生物質能源的投入與產出比不甚理想,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很難看到明顯的經濟效益甚至出現開發過程困難,達不到預期效益,資源利用率低。
4發展林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分析
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難免會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循環經濟的亮點在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運用各種物質能源,在節約資源降低消耗且減少廢棄物排放量的同時,還能夠實現生產資源的高效利用,從而達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效果,上文所述的林業生物質能源利用率低、低產出等問題,就可以通過循環經濟將生物質資源科學生產并進行多級循環利用。傳統經濟產業逐步向循環經濟轉型是大勢所趨,林業循環經濟契合了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
4.1有助于擺脫運作困境
目前我國林業產業多是采用粗放型經營方式,存在很大弊端,發展更重視眼前的利潤而忽略了林業能源的未來前景,經濟增長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最后反作用于經濟,使得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同時,生產技術和機械設備的落后,導致產生的附加值較低,資源得不到高效合理利用,根據調查,大部分林業單位的科技工薪份額和成果轉化率并不如其他行業,為了緩解生產過程中資源消耗量高、污染排放量大的局面,林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4.2提高資源利用率
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需要不斷地開發利用資源,面臨資源的缺失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發展新型可再生能源確實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對我國生態和經濟的影響,然而現階段我國對能源的利用率情況不是很理想,此時發展林業循環經濟,依靠其強大的工業處理手段,能夠切實改變當下資源供不應求的局面,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資源的多級循環利用,不僅減少了在產業化過程中,能源的消耗與浪費,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在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實現生態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3有效處理經濟和生態的矛盾
發展林業,不能只注重經濟效益,更要兼顧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才能讓林業長遠發展。甚至可以說林業的生態價值比經濟價值更有意義,林業的生態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對于林業來講,其經濟性和生態性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矛盾的對立統一關系,試想在林業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將同時出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兩方面的矛盾,要想擺脫這種困境,就要轉變林業經濟的發展方式,循環經濟模式下能夠實現高效生產及生態保護的統一整合,是符合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進化型產業模式,從而推動社會整體的更好發展。
5開發生物質能源促進林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路徑
5.1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生產過程實現清潔生產
為促進林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提高林業生物質能源的綜合利用率,實現循環再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的開發應將創新科技應用于生產過程中,提高生產效率,簡化生產環節,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摒棄傳統的以生態和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模式。在發展林業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生態效益,開發利用先進且實用的技術。清潔生產就是一種重要的科技手段,能夠降低廢棄物的排放量,有效改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同時推進木材加工和林產化學加工企業的清潔生產,積極引進新型專業人才,應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降低環境污染,減少原材料消耗并提高其利用率,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2優化林業產業結構,進行產業生態化的升級
循環經濟下,林業生物質能源的發展需要轉變原本傳統的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與創新,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對于林業生物質能源尤其是木材的需求大幅上升,林業產業發展勢頭正猛,為保證原料的高效利用,應改變過去單一的林業產業結構,合理地開發森林資源,構造新的產業鏈,提高廢棄產品回收率,加強其他領域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合理優化配置資源,提高林業經濟和生態效益,為林業循環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物質保障。當前階段,林業生物質能源需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5.3做好政策優惠工作,提升經濟保障力度
林業循環經濟和林業生物質能源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扶持,政府應完善優惠政策,加大資金和技術支持力度,培養更多林業循環經濟的專業化人才,積極引進高新技術,從而使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實現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同時,完善與林業循環經濟相關的法律的監督管理,加快立法進程。政府部門應加大與民間資本的合作來引起人們對保護林業生物質資源以及林業循環經濟的重視和積極性,并以一定的形式對投資者給予合理補償。
綜上所述,林業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能源供需矛盾并保證能源安全,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因此,林業生物質能源具有廣闊的前景。循環經濟秉承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憑借其強大的循環與再利用效果,不斷取得了新的進展。將循環經濟應用到林業生物質能源上,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從而達到生態、社會和經濟三方面的共贏。在當代新時期,林業生物質能源的發展需注重循環經濟的理念,這也是實現轉型的途徑,從而確保林業生物質能源以資源的低消耗、環境的低污染來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鵬,黨坤良.關于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35(22):81.
[2]李景軍.林業生物質能源及其開發利用的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5):282.
[3]陳勇.林業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分析[J].南方農業,2015,9(27):159-160.
[4]代興榮.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的戰略思考[J].現代園藝,2015(6):212-213.
[5]張峰.基于循環經濟的林業產業生態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8):206.
[6]吳傳波,毛錫平,蔡根平.論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林業經濟良性循環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8,38(8):173.
[7]段新芳,周澤峰,劉亞楠,等.我國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及其發展重點[J].中國人造板,2017,24(12):1-4.
[8]畢洪升.循環經濟的林業產業生態化[J].科技經濟市場,2017(10):87-88.
[9]李偉,張志東.生態林業循環經濟的有效發展策略[J].農技服務,2016,33(10):97.
[10]朱帥群.生態林業循環經濟的有效發展策略[J].現代園藝,2016(10):162-163.
[11]門廣大.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的戰略思考[J].河南農業,2016(8):44.
[12]陳紫菱、貝淑華.基于江蘇省跨境電商現狀及問題分析的發展研究[J].電子商務.2019(8):4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