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黃超,張寧,劉思哲
(河北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天津300401)
摘要:探索并研究了在DBD放電間隙中添加生物質(包括工業木屑、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和小麥秸稈)對NO脫除效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將工業木屑和3種農作物秸稈(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和小麥秸稈)作為添加物質放置于反應器放電的區間內,NO脫除效率為工業木屑>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小麥秸稈>無填充。對工業木屑以及3種秸稈進行水熱改性處理,研究改性木屑和秸稈對NO脫除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工業木屑水熱改性處理2h、玉米秸稈水熱改性處理4h、水稻秸稈水熱改性處理2h、小麥秸稈水熱改性處理2h對NO的脫除效率相對比較高。
0引言
在國家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下,多個行業尤其是電廠燃煤鍋爐排放出的煙塵、廢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引發了一系列大氣污染問題[1]。介質阻擋放電技術是將氣體污染物通入反應器區域,當高壓電極和接地電極之間被施加交流電源時,氣體被擊穿從而產生放電,繼而產生了介質阻擋放電(DBD),這也是DBD去除污染物的原理[2]。經文獻查閱,介質阻擋放電技術在煙氣脫硝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Sun Baomin[3]等研究了溫度對DBD脫除NO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溫度為298、338、373K情況下,NO的脫除效率分別為48%,55%,58%,主要原因在于,高溫促進了C2H2、N2、O2等分子的離解,生成·HO2、·CH2和·C2H,促進了NO的去除。
水熱改性處理法是指在密閉的高壓反應釜體系中,對體系設定合適的溫度,使得水或者水溶液處于臨界或者超臨界的狀態,從而提高反應釜中的改性物質分子的活性[4]。邢獻軍[5]等利用鋸末生物質,采用了水熱炭化法制備生物質炭,實驗結果表明水熱反應中,鋸末開始出現孔洞結構同時產生了碳微球。
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通常包括木材、農業廢棄物以及水生植物等,而生物質能則蘊藏在這些有機物中。生物質能源資源豐富且來源廣泛,我國生物質資源轉化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t標準煤。然而從目前國內生物質能的利用現狀來看,這些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利用率不到3%。因此,本實驗選用了生物質能源材料與介質阻擋放電技術相結合進行脫硝,所使用的生物質材料包括工業木屑、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和小麥秸稈,經過回收干燥處理之后進行改性,作為生物質碳材料用于脫硝處理,這種手段不僅能夠解決環境問題,更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必要措施。
1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
1.1實驗流程
整個實驗裝置主要由進氣系統(包括NO、N2、O2)、等離子體電源、同軸圓筒式介質阻擋放電反應器、煙氣分析系統等組成,如圖1所示。

1.2工業木屑和秸稈水熱改性方法
水熱處理是使用磁力攪拌微型釜,將樣品和蒸餾水以1∶10的比例放入到磁力攪拌微型釜中,然后將處理溫度設置為180℃,處理時間分別設置為0、1、2、4和6h,開始進行磁力攪拌和水熱處理,反應結束后關閉裝置,等裝置自然冷卻至25℃左右時取出材料,麻布過濾之后將改性后的材料放到干燥箱中設置105℃進行烘干處理。
1.3實驗分析方法
NO脫除率(ηNO)的計算公式為:

2實驗結果與分析
2.1 DBD添加工業木屑和秸稈對NO去除效率的影響
將電源頻率設定為9.1kHz,輸入電壓為20~50V,選用工業木屑和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小麥秸稈作為添加物,DBD對NO的脫除率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相同實驗參數條件下在反應器放電間隙添加工業木屑后NO的脫除效率確實有大幅度地提高。在能量輸入密度為3000J/L時,添加工業木屑時后NO脫除效率為45%左右;分別添加小麥秸稈、水稻秸稈、玉米秸稈時的NO脫除效率分別為30%、36%和40%。對DBD分解NO的促進能力順序為:工業木屑>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小麥秸稈,其中添加工業木屑對NO的脫除效率要高于三種秸稈,可見工業木屑的吸附性要優于這三種秸稈的吸附性。工業木屑中含有大量的羥基、羧基等官能團,使其具備一定程度的吸附性能,同時還含有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成分,使其具備一定的還原性能,而且工業木屑屬于工業廢棄物容易獲得,是一種比較好的吸附材料[6-7]。
2.2 DBD結合水熱改性生物質對NO脫除效率的影響
2.2.1 DBD結合水熱改性工業木屑對NO脫除效率的影響
將水熱改性處理后的工業木屑添加到DBD反應器中,DBD對NO的脫除效率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到,處理時間為0、2和1h的工業木屑的脫硝效率更高,而處理時間為4h和6h的工業木屑脫除效率相對較低,尤其是處理6h的工業木屑最高脫除效率僅為38.3%,而未經處理的木屑脫除效率可達到52%,可見在過長的高溫高壓處理條件下,再加上過長的處理時間,很可能會造成水熱炭化形成的結構被完全破壞掉,反倒使木屑的吸附性能不如原始狀態。另外木屑本身的材質比較松軟,因此水熱處理時間在2h內為最佳,其中0h和2h處理時間的木屑脫除效率最高達到68.3%。
2.2.2 DBD添加水熱改性玉米秸稈對NO脫除效率的影響
將水熱改性處理后的玉米秸稈添加到DBD反應器中,DBD對NO的脫除效率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隨著能量輸入密度的增加,不同處理時間的玉米秸稈對NO的脫除效率基本上都隨之增大。其中改性之后脫除效果最好的是處理4h的玉米秸稈,最大的脫除效率可達到63%,相比于未經處理的玉米秸稈可提高14%。接下來處理效果比較好的是處理時間為2h的玉米秸稈,脫除效率最高為61.3%;處理時間為0h的玉米秸稈,脫除效率最大值為56.7%;處理時間為1h的玉米秸稈,最大脫除效率為53.3%。然而處理時間6h的玉米秸稈,最大脫除效率僅為29%,比未處理的秸稈還低20%。馬富芹[8]等研究了不同水熱時間對玉米秸稈的影響,結果表明當水熱時間過長的時候,玉米秸稈本身較大的孔隙結構會被破壞,比表面積反而減小,可以進行吸附作用的活性官能團被破壞,導致NO脫除效率反而降低。
2.2.3 DBD添加水熱改性水稻秸稈對NO脫除效率的影響
將水熱改性處理后的水稻秸稈添加到DBD反應器中,DBD對NO的脫除效率結果如圖5所示。

由圖5可以看出,在0~2h處理時間范圍內內,隨著水熱處理時間的增加,NO的脫除效率也呈正向增加,其中0h到1h之間略微升高,最高脫除效率僅增加2%;1h到2h之間有明顯上升,最高脫除效率差值達到9%。處理時間為4h時相比于未處理的水稻秸稈還是略有提高,但并不明顯;6h水熱處理后的水稻秸稈結構被完全破壞,無法用于實驗研究。因此,對于水稻秸稈來說,水熱處理2h是最有條件,可達到72.3%的脫除效率。ZHANG等[9]通過水熱法改性稻殼,研究發現改性后的結構中孔徑分布十分廣泛。
2.2.4 DBD添加水熱改性小麥秸稈對NO脫除效率的影響
將水熱改性處理后的小麥秸稈添加到DBD反應器中,DBD對NO的脫除效率結果如圖6所示。

由圖6可以看出,除了處理時間為6h的小麥秸稈,其他四種處理時間下的小麥秸稈對NO的脫除效率基本沒有太大的差別,脫除效率比未進行處理的秸稈高出12%~18%,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而6h處理的小麥,不僅形態結構被破壞,本次實驗發現能量輸入密度也相對較低,導致脫除效率還不如未處理的小麥秸稈。高英等[10]選擇了不同的生物質原料研究水熱炭的形成和理化結構,結果表明,從小麥秸稈經水熱改性后的電鏡掃描中可以看出,小麥秸稈呈絮狀,表面結構比較松散,孔隙結構也比較發達,吸附性能比較好。
3結束語
本研究通過介質阻擋放電技術與生物質能源材料相結合,并對生物質材料在180℃溫度下水熱改性不同時間,得到如下結論:
(1)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NO脫除效率為工業木屑>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小麥秸稈>無填充,由此可見工業木屑本身對NO的脫除效果相對更好。
(2)生物質材料的改性會增強其吸附性能,結果表明工業木屑水熱處理2h、玉米秸稈水熱處理4h、水稻秸稈水熱處理2h、小麥秸稈水熱處理2h對NO的脫除效果相對更佳。
(3)影響介質阻擋放電NO脫除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有研究表明,溫度升高,NO脫除效率也會升高;另外,環境的濕度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本實驗只對180℃水熱溫度進行了研究,應當增大溫度范圍進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