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尚德
(廣東省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廣州510095)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能源需求量不斷增加,使得能源經濟與環境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農作物秸稈資源屬于一種綠色資源,如何提升農作物秸稈資源的利用效率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焦點?,F階段,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存在不少問題。對此,筆者展開具體分析,提出了提升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措施。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秸稈數量高達7億t。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加強對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運用,不僅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而且能夠滿足能源發展的要求,是踐行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1]。此外,在能源日益緊張的發展形勢下,強化對農作物秸稈資源的利用,對于推進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研究背景及意義
1.1研究背景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于農作物秸稈的處理,要么對農作物秸稈進行燃燒來滿足農民生活做飯對燃料的需要,要么對農作物秸稈進行處理來滿足牲口喂養的需要。在科學技術的帶動下,我國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進一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與之前相比,人們用能結構發生重大改變,以往人們生活做飯主要以農作物秸稈為燃料,如今煤、電、油、氣已經廣泛運用于日常生活中。
現如今,由于農作物秸稈的用處不大,對于這些廢棄物的處理,人們多采用就地焚燒的方式,或者是隨處堆放。農作物秸稈焚燒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與固體顆粒物,給自然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有學者指出,秸稈焚燒不僅會造成對土壤結構的破壞,更會造成土地溫度的上升,而過高的溫度會損傷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最后導致土地質量大幅度下降。此外,秸稈焚燒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將會嚴重危害人體的呼吸道與眼睛等,不僅阻礙我國的生態農業建設進程,而且影響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2研究意義
現階段,我國在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承受著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壓力。就人均化能源資源方面來看,我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分別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60%、10%、5%[2]。就能源生產與消費方面來看,在世界范圍內,我國目前是第二大能源生產與消費國,然而,化石能源的大量生產與使用必然會給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在社會經濟建設飛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背景下,社會各行各業對能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加劇了能源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矛盾。為此,要重視對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秸稈資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人們要強化對農作物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浪費,而且能夠推進經濟建設與環境的長遠發展。以往農業生產主要以牲口作為勞動力,對農作物秸稈有著較大的需求,通常人們收集大量秸稈來滿足日常生火做飯與牲口喂養的需要,對于農民來說,秸稈是利用價值很高的資源。然而,隨著人們用能結構的變化,秸稈利用率明顯下降,甚至經常出現焚燒秸稈的現象,給生態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
近些年,我國機械化農業快速發展,機械收割后會留下大量秸稈,即使是耕翻一遍土地,也難以對秸稈進行完全的覆蓋掩埋,通常需要對土地進行兩三次的翻耕。此外,有些高秸稈會纏繞住旋耕機器,對旋耕機器造成磨損,增加耕翻土地的成本,并且會提升土地的雜草再生率,使得除草成本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由于秸稈本身價格低廉,加上政府補貼不夠,許多農民不愿意耗費時間與資金將秸稈運回家,通常會采用就地焚燒的方式。
2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多種方式
2.1秸稈還田
人們要積極推進秸稈粉碎深翻還田技術的運用與推廣,實現對秸稈資源的充分利用,這樣既減少了機械化秸稈還田的成本,而且利于廣大農民創收[3]。
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許多土地出現土壤板結問題,然而采取農作物秸稈還田措施,可以使土壤的團粒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緩解土壤板結問題。同時,它可以減少由秸稈焚燒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而且實現土壤增產的效果。
2.2秸稈飼料
經過處理后的農作物秸稈,可以用于喂養牲畜。此外,人們采用多種方式對秸稈進行加工,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農作物秸稈的價值。從秸稈的營養成分來看,其富含蛋白質、礦物質與纖維素等營養物質,據相關專家測算,從營養價值來看,1t普通秸稈等同于0.2t糧食。由此可以看出,秸稈加工具有重要的意義[4]。
2.3利用秸稈來制取沼氣
對農作物秸稈進行處理來制取沼氣,是對傳統資源消耗式能源使用方式的重大突破,從而達到資源零消耗的目標。除此之外,這樣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實現“變廢為寶”的目標。總之,充分利用秸稈制取沼氣,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創收,而且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問題,避免秸稈焚燒給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2.4秸稈作為生物質發電燃料
對農作物秸稈進行處理后,人們可以通過焚燒秸稈資源進行發電,這樣不僅可以緩解我國日益緊張的能源問題,而且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除此之外,我國近些年積極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重視對農作物秸稈資源的充分利用,在有效處理秸稈焚燒問題的同時,推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3.1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認識不足
受知識水平的限制,大多數農民對秸稈焚燒的危害性認識不夠,更不懂得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處理秸稈。所以,絕大部分農民并不重視對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加上自身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在思想上未重視對秸稈的綜合處理。
3.2科技與資金投入不夠
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與科技投入,加上關于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較少,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并且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往往流于表面,使得科研項目無法取得實質進展。
3.3小農經營模式,不利于建立完善“收儲運”體系
從我國的農業發展來看,我國農村地區一直以來采用小農經營模式,部分山區受到地形影響,其直接限制了機械設備的使用。這樣不僅無法保障農作物秸稈的回收率,而且提升了農作物秸稈的回收成本,給規?;a造成巨大的阻礙。
4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對策
4.1做好宣傳
首先,進行宣傳冊的發放,強化農民對秸稈資源化認識,讓農民認識到強化自然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其次,組織開展現場宣講會,讓農民掌握關于秸稈資源合理運用的知識,使其現場感受秸稈綜合利用的經濟價值與優勢,全面提升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最后,綜合運用報紙、電視以及網絡等媒體,讓農民對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有更為深入的認識。
4.2加大政策扶持與科技投入,拓寬利用渠道
首先,政府應加強科技人才與資金的投入,集中各類高端人才對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展開研究與調查,構建完善的科技創新機制;其次,政府應適當增加秸稈回收的補貼,積極鼓勵農民做好秸稈回收工作;再次,構建完善的秸稈收儲體系,開拓秸稈能源化利用項目,大力開展沼氣集中供氣工程;最后,對于與秸稈還田、打包以及收集等方面相關的農機研發與生產給予充分的支持,改進并完善農機裝備,針對不便于大型農機作業的地區,要重點研發便于在半徑較小的土地上作業的農機設備。
4.3秸稈利用產業化
要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鼓勵土地合法流轉,實現對零散土地的大面積整合。經過大面積整合,人們可以實現現代化農業機械耕種,可以更好地集中化處理農作物秸稈。此外,對于合理回收秸稈的企業,政府要給予支持,建立以秸稈回收為紐帶的市場,從而形成良好的秸稈回收模式。
4.4利用“事前投資,事后收益”策略
對于現階段的包產到戶這項政策,部分需要運用秸稈的企業可采用事前投資,事后收益的策略,從而實現秸稈資源的充分運用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此外,企業應改變傳統的事后收購方式,采用事前預定方式。企業可以先支付農民農作物種子費用,而這筆費用可以作為秸稈收購的預付款,而后與農民簽訂為期一年或者是幾年的合同,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農民種植成本,使得農民在事前就可以看到效益,便于合同的判斷與管理。
此外,為了保障合同判斷、管理以及執行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秸稈焚燒發電企業可以先支付農民全部或者是部分的農作物收割費用,這樣可以保障協議雙方各自的利益。當發生干旱、病蟲害、洪澇以及冰雹等自然災害時,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減少農民的損失,相對來說自然災害對企業的影響不大,顯然,采用這項措施可以實現農民與企業的共贏。
5結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作物種類多種多樣,有著十分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如何實現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人們要全面分析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現狀,然后提出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逯非,趙紅,等.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現狀及農戶對秸稈還田的認知態度[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7,36(5):981-988.
[2]莊文宇,趙海峰,莊德兵.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3):27-29.
[3]姜巖,孫鵬,王麗娟.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4):273.
[4]方放,李想,石祖梁,等.黃淮海地區農作物秸稈資源分布及利用結構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5,31(2):228-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