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國民
(聯勤保障部隊第四儲備資產管理局龍鎮農副業基地164135)
摘要:充分挖掘秸稈的利用價值,使得農民在秸稈的處理上展開了新的進程。但現階段一些地區仍然出現露天焚燒秸稈的現象,需要環境管理部門結合當地政府、地方官員等加強對農民處理秸稈的管理,實施秸稈處理分層管理機制,提高秸稈處理法律規范的效益性。
1秸稈的利用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農業發展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推動著農業生產規模不斷進步,秸稈處理是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的必要環節,一直以來,農民習慣利用焚燒手段處理秸稈,露天焚燒對自然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我國的新大氣法規中第76條與第77條明確規定,各個地方要禁止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鼓勵并且支持對秸稈、落葉等進行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工業原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等綜合利用。
2秸稈的綜合利用
秸稈的綜合利用是指在農業生產發展中在秸稈處理環節遵循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循環經濟、變廢為寶、物盡其用的原則,改變以往直接焚燒處理秸稈的原則,通過更加節能減排的循環模式實現對秸稈的綠色處理。
2.1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主要是利用秸稈能夠被土地降解,其中的養分漸漸與土地融合,成為更加豐富的土地肥料。但土地的降解能力有限,大部分的秸稈不會被土地降解,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運用現代化農業機械能夠將秸稈粉碎處理,土地中的微生物有效分解粉碎后的秸稈,提高了秸稈的還田力度,不僅為接下來的植物種植提供豐沃的肥料,同時有效減少秸稈處理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2.2循環經濟
現階段農村是生態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秸稈是農村生產中能夠積存使用的資源,將秸稈作為肥料,能夠增大開展養殖畜牧業,提高養殖生物的肉質,促進食品健康發展。秸稈用于培養與生產食用菌,可以提高秸稈利用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村民眾的發家致富,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發展相平衡。
2.3變廢為寶
傳統的秸稈在農民眼中是廢棄物,但經過科學技術的處理,能夠將秸稈轉化為能源為人們提供便利,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例如秸稈發電、秸稈制炭、秸稈造紙等,利用高科技技術對秸稈進行有效的處理,變廢為寶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生活需要用品。秸稈的利用將更加有意義。
3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3.1加強技術推廣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農村的經濟發展不斷進步,現階段農業機械的發展運用,大大方便了農村的農產品種植與生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不斷進步。現階段,農作物的收割機械使用較為普遍,但秸稈粉碎機械的運用則相對較為拮據,相關技術部門應當聯合政府部門,加大對秸稈粉碎機械、秸稈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為農民提供更加經濟實惠的秸稈處理方式。加強秸稈粉碎技術推廣,為農民提供利用秸稈當做肥料的選擇,并進行有效的秸稈粉碎處理。加強秸稈的技術性應用,提高農民對秸稈的高度重視,促進農民對秸稈的有效應用,使得秸稈處理更加符合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理念。
3.2提高農民的秸稈利用意識
農民的傳統意識形態中,秸稈是農作物收割之后的廢棄物,燃燒秸稈也是最常用的處理方式,國家應當重視對農民的秸稈利用技術教育,提高農民的秸稈利用意識,一方面,通過有效的技術演練與模擬操作,讓農民充分認識到秸稈循環利用的優勢與益處,農民在參觀過程中,如若對秸稈利用感興趣,政府部門應當加大支持力度,鼓勵農民利用秸稈進行創業。并派遣相關技術人員進行針對性的技術指導,為農民的秸稈利用生產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利用電視、網絡等信息傳播手段加強對民眾的素質教育,通過網絡進行秸稈綠色利用的宣傳。將秸稈的綠色利用過程剪輯成視頻,通過網絡傳播提高傳播的速度,通過電視傳播提高秸稈綠色利用的公信力。從意識層面教育農民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健康的農業發展。
3.3政府部門加強分層管理
首先,政府部門應當加強政策扶持,給予農村、農民一定的優惠補貼扶持政策,例如農業機械化運用補貼,鼓勵農民積極使用新型的農業機械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高水平發展。政府積極貫徹落實農業發展的政策,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保障。其次,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邀請農業技術人員到農村進行考察,對農民的秸稈處理技術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不斷提高農民的秸稈處理技術水平。積極引進先進的秸稈處理機械,減輕農民使用機械處理秸稈的負擔。最后,實現秸稈處理與利用的高效補貼,努力提高農民科學化、智能化、機械化處理秸稈的積極性。
3.4秸稈的具體功能利用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吸收土地中的養分轉化成有機物,大部分的有機物儲存在籽粒、果實中供人們直接利用。而一部分有機物則留存在秸稈中,據測定,秸稈中含有氮、磷、鉀等有機物質,如若用于還田作為植物生長的肥料,能夠有效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為接下來的農作物種植生產提供養分。秸稈的肥料功能利用,間接的促進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水稻、小麥、玉米的秸稈經過青貯、氨化、微貯或干物粉碎發酵處理,可以作為牲畜養殖的主要飼料以及家禽養殖的輔料。且秸稈氧化處理后相當于燕麥的營養價值,利用微生物技術對秸稈進行微貯處理,同樣能夠發揮秸稈的營養價值,作為評定家畜日糧粗精比例是否對家畜起到最佳效果的重要指標,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的含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酸性洗滌纖維,其含量與家畜消化率呈負相關[1]。農戶利用秸稈飼養牲畜,不僅能夠保證牲畜的健康成長,還能降低牲畜的養殖成本。
秸稈能夠產生沼氣,沼氣的燃燒價值使得農民對燃燒資源的運用更加經濟實惠。農民能夠有效利用沼氣進行燒飯、供暖等,減少了對煤炭、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的消耗,且產生沼氣后的殘渣仍然可以作為有機肥料豐沃土地。沼液可以作為魚餌料或牲畜飼料添加劑,具有增重和提高牲畜免疫力的作用。目前農戶的沼氣池建設、沼氣利用已經呈現低成本高產出的狀態,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有效途徑。
利用一定的感科技設備,可以將秸稈擠壓成型,經過炭化、焦油提取處理形成秸稈炭。秸稈本身可以作為燃料進行燃燒。制成秸稈炭后其硬度、密度都高于木炭、單位發熱量更是優于煤炭。秸稈炭燃燒時無煙、無味、無毒,決定了秸稈炭的用途十分廣泛。秸稈炭的生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對煤炭資源的消耗。土壤中生物質炭(biochar C,BC)與腐殖質碳(Humus C,HC)之間是否存在發生學聯系或轉化關系是近年來土壤學和地球化學領域關注的熱點和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2]。
參考文獻:
[1]趙夢迪,唐澤宇,李明超,等.不同比例紫花苜蓿與玉米秸稈的混合青貯對發酵品質的影響[J].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18,40(02),35-41.
[2]羅高節,黃志宏.生物炭和腐殖質聯合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研究進展[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6(06),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