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嬌
(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150040)
摘要:秸稈能源化利用,是東北地區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村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本文首先分析東北地區秸稈能源化利用現狀,其次研究秸稈能源化利用的經濟價值,最后,結合調查現狀和技術應用水平,重點研究東北地區秸稈能源化利用的途徑和前景。
0引言
農作物秸稈是重要的生物能源,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采集、儲存和應用,不僅能夠節約農村資源、增加資源存量,并且對增加農民實際收入也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應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秸稈能源化利用技術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以此促進東北地區農村經濟的健康高質量發展。
1東北地區秸稈能源化利用現狀
1.1秸稈資源的產量分布現狀
現階段,東北地區作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其作用和價值越來越重要,為保證糧食作物的穩定供應,東北地區糧食產量逐年提高,作為農業種植的副產品,秸稈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在對農作物秸稈的能源化利用前,首先應明確秸稈資源的產量分布情況。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作為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與加工的主陣地,每年產出的秸稈資源十分豐富??傮w上分析,黑龍江省種植區玉米、水稻和大豆資源明顯高于吉林省和遼寧省,數據表明,2019年東北地區農作物秸稈產量超過2億噸,黑龍江省區秸稈產量占比接近50%,對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2農作物秸稈焚燒利用現狀
近年來,由于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以及農村能源利用結構的改變,農作物秸稈在田地里進行焚燒處理成為常態化,不僅浪費生物燃料,而且對農村自然環境保護帶來不利影響。嚴重時,還可能引發火災,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威脅,目前因為不合理的秸稈焚燒引發的農村空氣質量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話題,對秸稈的不合理利用,嚴重阻礙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東北地區秸稈焚燒總量較大,整體焚燒數量達到全國首位。秸稈焚燒帶來的地區氣候條件、水文環境和種植業結構的變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秸稈的能源化利用是綜合性較強的工程項目,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應根據地區種植環境和生態農業的發展要求,對秸稈資源經濟價值進行全面分析,以期提升秸稈的應用效益。
1.3秸稈能源化利用主要模式
為降低秸稈資源不合理應用率,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經濟附加值,應開發秸稈能源化應用模式,通過采取相關措施,減少隨意丟棄和焚燒秸稈的現象,維持農村生態環境的平衡穩定發展。同時,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應加強對相關方面的宣傳和指導,以期實現秸稈資源化與能源化的全面發展。目前,針對這一要求,我國東北農村地區整體上表現較好,秸稈焚燒率和焚燒點數量均有所下降。
近年來,東北地區各省市政府采取了必要的管理措施和監督手段,對農村秸稈焚燒問題進行了整治,致力于推進農村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在對農村大氣污染的政策部署和秸稈焚燒的行政處罰等多個方面強化了整治力度,由此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為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做出有益貢獻。目前,中國秸稈優質化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從2009年的7.54kg標準煤/hm2上升到2016年的30.51kg標準煤/hm2,年增長率達到22.96%[1]。然而,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也應看到目前秸稈處理和應用的產業化趨勢不夠明顯、相關技術不夠成熟等現實問題。
2秸稈能源化利用的經濟價值與地位
首先,對秸稈能源化利用的經濟價值進行分析,實踐表明,農作物秸稈燃燒效率是煤炭、木材等燃料的二分之一,并且秸稈成分中含有豐富的鈣磷等物質,其應用價值相對較高。目前,我國東北地區每年產出大量的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因此秸稈資源相對豐富,倘如對秸稈經濟價值進行科學有效的開發,對緩解農村能源供應壓力具有積極作用和影響。
其次,秸稈的能源化利用會形成規模經濟,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在此過程中,加工企業的建立會充分利用和開發農村勞動力,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合理轉移做出有益貢獻。農作物秸稈的開發與利用,也是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標志,相關技術的應用,標志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可持續性和生態效益。
最后,農作物秸稈的經濟價值和應用途徑,受到農業生產人員的重視,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秸稈的應用途徑主要集中在肥料、能源和飼料加工等領域,綜合利用價值較高,然而,由于技術應用不足,農村秸稈的隨意廢棄也是目前影響能源化發展的主要障礙,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應提高重視程度,善于利用先進的技術方法與管理措施,提高秸稈的利用價值。
3東北地區秸稈能源化利用途徑與前景分析
3.1秸稈的綜合利用和技術研究
無論是2008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意見》還是2016年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行的《中國秸稈產業藍皮書》,都對農作物秸稈的禁燒和綜合利用辦法進行了明確規定,不僅制定了秸稈能源化利用的整體目標,也對相關的技術應用范圍進行了科學界定,并且將總體目標進行了戰略分解,提出秸稈利用的高效措施和技術規范。
目前,就東北地區秸稈利用現狀而言,主要利用方向和發展前景以能源化發電和肥料還田為主。根據現有的加工技術和處理方式,農作物秸稈的飼料化應用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F階段,我國農作物秸稈產量較大,倘若對其處理和應用不合理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影響農村經濟發展,也阻礙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為此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應開發秸稈利用綜合技術,加快農村循環經濟的構建與發展[2]。
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可參考以下方面:淤秸稈飼料,對秸稈進行機械加工,并且通過使用飼料添加劑的方式來提高飼料品質。于秸稈發電,農作物秸稈是可再生資源,將其應用在熱能發電領域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相關技術的應用可有效緩解農村能源浪費問題,實現農村經濟綠色健康發展。此外,農作物秸稈也可應用在沼氣發電和建材加工領域,相關部門應看到秸稈經濟發展的產業化前景,促使秸稈資源的優化合理利用。
3.2加強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管理
東北地區秸稈可用作于日常的應用能源,東北地區氣候寒冷,冬季農村取暖需求較大,對秸稈進行必要的處理后,可用作供熱原料。經過技術處理后的農作物秸稈,含有豐富的碳、氫等燃燒物質,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發熱量集中和清潔環保等優勢,可有效替代木炭和木材等燃燒材料,由此延長農作物經濟產業鏈條,促使農村經濟循環、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針對農村地區發展而言,需要強化資源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而秸稈燃料轉化技術的應用,則很好的解決農村能源問題,對農村經濟轉型發展做出貢獻。
在農村經濟轉型與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強化對農作物秸稈的能源化利用和管理,以獲取良好的收益。目前,根據現有的技術條件分析,秸稈燃料轉化途徑和技術實現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即高效燃燒技術、固化成型技術和混合發電技術。
首先分析高效燃燒技術,該技術的應用比較傳統和粗獷,是將秸稈作為能源直接用于燃燒的方式,因此,其經濟效益較低,秸稈燃燒過程也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粉塵,對農村綠色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固化成型技術,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對農業種植中產生的秸稈進行捆裝,并運送到指定區域進行能源化利用,使得秸稈的處理方式更加科學合理。
最后,是混合發電技術,目前部分農村正逐漸拓寬農作物秸稈的能源化利用途徑,使得秸稈成為發電燃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隨著固化成型燃燒鍋爐的使用,秸稈作為混合燃料的應用價值提升。
3.3產業化與無害化的應用前景
秸稈綜合利用和資源化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可節約能源和資源消耗,真正實現農村循環經濟發展。在促使秸稈能源化的過程中,應注重對其產業化發展模式和無害化處理技術的應用前景進行分析,確保農村經濟的綠色健康發展。在實踐中,應構建秸稈利用的綜合管理體系,善于在合理的制度和完善的方案的前提條件下,對秸稈進行收集、運輸、儲藏和應用,并協調秸稈處理使用期間,各參與方的經濟利益,確保秸稈加工處理的產業化。目前,在產業化生產與加工中,應逐漸應用并推廣秸稈的氣化處理技術,通過熱解氣化和生物氣化方式將秸稈轉化為氣態能源,供給發電企業和熱能工廠。
農作物秸稈的產業化應用綜合體現在建筑行業、食品加工領域以及飼料生產企業等方面,為進一步解放與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產業鏈一體化模式的實現,需要對秸稈的經濟價值進行技術分析,綜合利用秸稈無害化處理技術,對農作物秸稈進行青貯、物理加工和化學處理,實現秸稈資源利用價值的最大化。同時,針對農村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對農作物秸稈進行處理與深加工過程中,應重點評估技術應用對農村自然環境和土地環境的影響,真正實現農作物秸稈利用的產業化與無害化[3]。
4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東北地區秸稈能源利用價值進行分析可知,秸稈能源化技術處理對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加強對秸稈的綜合利用和技術研究,注重加強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管理,并對其產業化發展和無害化處理技術的應用前景提高關注力度,促進農村經濟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明新,葉倩,王迪.中國秸稈優質化能源開發利用特征及影響因素[J].資源科學,2019,41(10):1791-1800.
[2]遲文明.談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10):106.
[3]臧崢崢.循環經濟視角下的農作物秸稈利用資源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7):56,71. |